唐祥
现代教育技術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已经得到很大的普及,可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应用错误的问题。分析了部分错误的原因,并对如何改进错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公开课信息化时代下,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使教育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小学教学。但正由于它的广泛运用,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广泛的运用并不等同于滥用,不合实际地滥用就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纯“泊来主义”助长了教师和学生的惰性
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不能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合理修改,在实际使用中,自己都不知道课件内容对自己能起到什么作用。上课的时候也就是点点鼠标,嘴巴蠕动着照着课件念经,重点的地方稍微提一下,不给学生留做笔记的时间,经常是一节课下来感觉什么也没听到。正因为有课件,好多同学就觉得不用记笔记,却不知有些东西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实践了才会更有效的吸收知识。
2.“捡芝麻丢西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学教师放松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种种功能设置,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教师为了使画面漂亮些,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课件的设计付出太多,教师往往就无力再去钻研教材教法了。
3.“追求华丽”本末倒置
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地设置各个内容的动画及声音效果。如有的老师在课件中每一张幻灯片的出现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每出现一个文本框或艺术字就有“风铃”“鼓掌”“爆炸”等系统自带声音效果,有的甚至截取影片中的声音,同时设置彩色文字,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只顾觉得好奇了,而忘记了上课的内容,结果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4.课堂教学变成“演戏”,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然而,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课堂上的“人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长的热烈与融洽的交流气氛大减。
二、突破自我,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
1.改变思想,真正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不只是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人的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文化素质,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基本特点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充分领会素质教育精神,才能在教学中贯彻,才能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2.更新观念,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内涵
教育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同样也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只是评价教师是否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来提升教育质量。对教师来说,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从运用信息技术的尝试中,从改变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从教育科研的实践中,从一切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的环节中,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转变。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3.“充电”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
教师应当充分学习,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程度。懂得电脑,才能筛选信息,确保信息畅通无阻。要做到精通电脑,必须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如windows、word、PPT、excel等。要熟悉这些操作,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做到熟能生巧。这里要提醒一点的是教师不要把电脑当作娱乐的工具。有些教师,利用网络之便,沉迷于游戏、电影、电视、网络聊天等,而真正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却少得可怜,这种不务正业式的使用电脑,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但收效甚微,而且有害。
4.做个“小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件的制作,应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不需要用那华丽的页面,也不需要用太多的音效,课件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不是用来展示的。很多教师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频繁的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教材和学生事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以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淑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王洪录.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4]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