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2013-04-29 18:04刘淑侠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课堂教学

刘淑侠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更是获得和保持竞争的关键。作为基础教育且属基础学科的语文,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承担起创新教育教学的重任,努力探索语文创新教学的新思路。改革与创新在中学新课程教改中,语文是最轰轰烈烈的,又是成绩最不明显的。改革总是要打破传统的,但是,真正的改革者往往是对传统了解最深刻的人。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创新一、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改革传统模式

“意会性”教学思想,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结晶。这种教学是以教师督促、指导学生通过熟读的方式来领悟文中乃至文外含义为特征的。通俗点说,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熟读—背诵—领悟”。这种教学模式看似死笨,其实正是这种朴素的整体观和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使得我国传统语文教育成绩斐然,后世难以企及。我们现在感叹我们没有大师,其实,只要看看我们历朝历代大师们当年所受的教育,你或许就明白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难出大师了。

语文是最注重积累的一门学科。但是,我们的学生到底背了多少经典诗文?读了多少名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多少了解?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不知道要学生写多少作文,但这其间到底有多少像样的文章?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指责学生,他们没有多少积累,好文章从何而来?有时候,真理往往是非常简单和朴素的,同时也是非常实用的,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明白这一点。要想变革传统,首先就要了解传统。我们的语文教学恐怕是到了该回归一些传统的时候了。

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变革。时代在发展变化,语文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我们还得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手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学生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新的要求,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

从传统语文教学的流程来看,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反馈、小结基本上是按照教师既定的方案实施,离开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很难推动;从信息来源看,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形成“教参——教师——学生”狭窄的渠道;学生既缺乏信息的采集机会,又不能离开教师主动交流,学习成绩属中下等学生在讲授法占主导地位的课堂里,常常处于“陪坐”状态,仅仅是不多的些许优等学生跟着教师兜圈子,当配角。尽管近些年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大势的大力推动下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但实际上传统教学结构的顽症仍没能得到彻底根治。因此,仍有不少教学班的学生没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不可能有主动发展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就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课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试,说真话,说新话,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并在他们独立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辅以精当的点拨、讲评以及同学间的议论、交流,保护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从而理解、深化新知,探索掌握规律,达到学会学通的目的。

三、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最喜欢标新立异,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善于创新的本质特点。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改进教学方法,使以上特质形成一种动力系统,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并养成探求新问题、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態度和批判精神。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必要的设计、发现、发明和创造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了解,掌握创新的规律和特点、并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从而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四、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学生的创新氛围

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创新性教学的前提,而营造创新性教学环境的关键应该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和领路人,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学习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乙的力量,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才能使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并大胆思考、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如“讨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解惑。由于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方法有异,大家各抒己见,相互激励,碰撞思想的火花,往往会达到茅塞顿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五、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传统的黑板、粉笔加一张嘴的单一课堂教学格局,终将被现代教育技术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课堂教学中录音、投影的引入,曾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气;当今现代教学手段的不但优化和创新,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音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物质基础的奠定和充分利用,不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能缩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周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利用教学课件执教科技说明文,制作和利用电教课件创设文学情节,意境等。值得强调的是,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还不够完善的学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已备物质设施,不能盯在“锅里”却忘了“碗里”,闲置教学资源,就意味着扼制学生的创新潜能。

六、注意课堂教学的延伸,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翅膀,脱离了生活,语文教学就不能腾飞。就语文学习现状而言,重书本,轻生活;重理解,轻体验。大量游戏式问答以及重复繁琐的练习和考试,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学生根本不可能“下水”实践,接触生活,以致语文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勤于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语文教学的源头流进课堂。在近些年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产生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如组织课外阅读,开展社会调查,创办手抄报及校园文学,采访、演讲、辩论等。这些“课内外衔接”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去尝试。这些课堂教学的延伸,无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更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很好方式。总之,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创新性,更要注重学生学的创新性,并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意识,为他们在未来社会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文化、能力基础及精神根基。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