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

2013-04-29 00:44董建奋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小金课外个体

董建奋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减负”都是在课业时间的规定和数量的限制上做文章,以为只要将学生作业的量和作业时间控制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其实这仅仅是治标之举,根本的问题在于学业评价。评价不仅导向教师的教学行为,也直接导向学生的学习行为。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业,教学就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对学生就会有什么样的训练,而训练的形式又关乎到学生的“负担”。如果是轻松愉悦的练习,积极主动的作业,那么学生的“负担”就轻,反之则重。故而,评价才是控制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对此,笔者有过切身的经历和感受。

期末考试刚开始,按照惯例,我得向学生禀明本学期免考的名单及其免考的项目。刚宣布完语文学科作文免考的学生名单,班上的小金同学就向我举手示意。“老师,我有一个要求。这学期我的作文只是一次未获“优”,您能否重新评定一下我的作文成绩?”对于这突然其来的要求,我犹豫了。因为每学期的免考都是有规定的,条件是整个学期的每次作文成绩必须达到优等,或者参加区级及以上作文竞赛获奖的才可以享受“免考”待遇。而眼前的小金,都不在此列。她见我犹豫,便从书包里拿出厚厚的一叠作文纸,递给我。“老师看了这个,您能否考虑我的要求?”她的态度分明非常诚恳和迫切,我能觉察到这次评价对她来说是十分重要。

回到办公室,我浏览起小金的另类作文。她写的是一部中篇小说,题为《异界传说》,其中叙述了的一个异界女孩在地球所经历的一个个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语言通畅,富有童趣。可见她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我数了一下,整整九十三页,书写工整,字迹隽秀,几乎没有错别字。至此,我不仅为学生敢于对老师的评价质疑,更为孩子那种学习精神所折服。于是,我找她深谈了一次。在充分肯定她的“小说”优处的同时,向她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兴奋地告诉我,这部小说还未写完,她想写到10万字才结束,在小学毕业之前完成写作,到时编印成书,作为自己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成果的展示。

此后的几天,笔者都在深深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而评价?怎样的评价才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才能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钟启泉教授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文中主张“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一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确,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不应该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工具的、单向度的人,也不应该是抽象的、普遍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这就是属于每个个体的独特的生命。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只有回归到生命,才能展示它的无穷的魅力。这应该是发展性评价的认识基础。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行进,课程三维目标的确立,课堂生命活动的凸显,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发展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人们逐渐从生命的视角来思考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各种问题,而促进学生生命发展就必然地成为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最明显的特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这就是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关于小金同学在作文教学上的评价个案,虽然只是一门学科教学中事关一个学生的评价案例,但从微见著,可以全面地反映出发展性评价的本质要素和操作策略。要而论之,笔者认为评价中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评价要重视生命个体发展的差异

实现学科考核的免考制度本身就是一种着眼于发展性评价的决策。然而在免考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免不了会有可能忽视了学生的差异。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生命所具有的唯一性决定了生命呈现的多样性,而存在于生命多样性之中的差异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划线的。所以,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没有衡量的标准,但又不可使这种“标准”僵化,任何最合理的标准都无法反映出学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差异。从个性化教育的视角出发,我们必然明白教育的本质是面对差异、呵护差异,而不是消灭差异,把个性不同发展的学生改造成从一个模子里压出来的“成品”。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主要地会反映在作为课程作业的作文上,但也不尽然。有的学生可能在规定的命题作文方面不怎么样,因为触及不到他的兴奋点,但是却在课外写自己喜欢的小说,而且还写得像模像样。尽管这样的学生只是个别,但教师又怎么能因为没有全面了解而认为他不但写作水平“一般”而不给予“免考”的资格呢?所以,要正确实施发展性评价,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生命发展的各种差异性。

二、评价要关注生命个体发展的需求

“需求”或“需要”是个体生命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有专家把这种基本“需求”归结为七种或更多种,如:生存、安全、被关心和爱、成功、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就总体而言,若从每个个体生命审视,则处在不同生命发展层面的生命,又会有各具差异的独特需求。小金同学对作文免考的需求,为什么如此强烈?这实际上是她对写作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自信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会比同学差。她可能对统一规定的命题作文不太重视,那是因为她没有更自由的表达,写小说就是她的特别爱好。当然,正确地说,虽然她应当把课堂作文写得更好,但她更喜欢写小说没有错,作为教师应当十分细心地呵护这一难能可贵的生命潜质,而网开一面给予宽容和爱护。所以,当笔者读了她的课外写的小说后,就允许她免考作文。这不仅是对这位学生生命发展需求的满足,更是对她发展潜质的一种奖励和扶持。发展个体的教育理念,就这样落实在发展性评价之中了。

三、评价要呵护个体生命发展的状态

学生的个体生命是非预设的,有无限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开放性使个体生活在一个不断趋于变化、丰富而完整的世界之中,这就使每一个儿童的状态并不简单。小金同学课外写小说的爱好,决不是萌生于偶然的一念之中,而是今天丰富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在她身上的折射。如她爱好语文学科,活跃了她的言语生命活动,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她爱好读课外书,在学校“书香校园”活动的刺激下,从“读书”进而产生了“写书”的强烈期盼……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的独特的一种生命状态。另一方面,这种生命状态又具有不确定性,她既可以从此更正确地对待课堂作文和课外的兴趣写作,燃起她更强烈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可能因为得不到学校老师的正确评价指导和家长的正确引领鼓励而扭曲成为不健康癖好,而影响了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对其个体生命发展的呵护,应当一方面热情满足她正当的发展需求,给以免考的待遇;与此同时,笔者也给予她充分的指导,让她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怎样实现下一个目标及怎样完善自己。让她进一步处理好课堂作文与课外写作的关系,学校语文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让学生享有一种更为健康发展的生命状态。

四、评价要体现个体生命发展的引领

冯建军在《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一文中认为“生命是有限的,但人要追求无限;生命是现实的,但人要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否定现实。人正是在这种自我的否定中,实现着生命的超越,生命也正是在超越中实现着价值的不断跃迁和提升,不断地走向新的解放,不断地生成新的自我”。学生的生命发展也一样,是一个不断自我跃迁、自我超越的过程。而良好的教育、教学评价,正是要在这种自我跃迁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发挥充分的引领作用。从对小金同学的评价个案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发展性评价的教育功能和审美特点。笔者没有单向地只满足她的需求,轻易地给以“作文免考”的待遇。而是在全面关注、深入了解她的课外写作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领,既鼓励她写小说的兴趣,同时也提出写好课堂作文的更高要求;不仅是学好语文,更要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不仅要把第一部小说写得更好,而且支持她、帮助她把小说印出来,公诸于世,作为创造的成果和前行的足迹……所有这些引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充分地发掘她的生命潜质,使这个学生在发展性评价的推动下,实现更好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理念,在平日的习作批改中,笔者始终坚守“三性”,即评价的趣味性、公正性和导向性。所谓趣味性,就是批语的风趣与诙谐。如,习作中一“逗”到底的话,笔者就会写上“赶快找一找,句号哪里去了?”这样的批语。指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不用指责性话语,多用 “喔!你的分析更有道理!”或“如果怎样做,会更好”等富有激励性的言辞。所谓公正性,就是不以老师自身的喜好评判习作,不以学生的优劣打印象分。所谓导向性,就是每次批改完学生的习作,笔者总是要认真地点评,介绍优秀习作。即便从总体上看不很出色,但只要有可取之处,哪怕是一个标点,一处细节描写,一段优美语句,笔者都会给予褒奖。也正是这良性的“学业评价”,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312000)

猜你喜欢
小金课外个体
小金橘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爱“喧哗”的我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