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肮脏之手”:从马基雅维利到尼采

2013-04-29 16:01李静
教育界·下旬 2013年6期

李静

【摘 要】“肮脏之手问题”(the problem of dirty hands)是西方政治哲学中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对它持肯定回答的西方哲学家中,尤以马基雅维利、黑格尔和尼采著称。但他们对“肮脏之手”的肯定立足于不同的哲学基础上,马基雅维利立足于“人性本恶”的人性论,黑格尔立足于“自由意识”,尼采立足于“权力意志”。

【关键词】“肮脏之手” 人性本恶 自由意识 权力意志

一、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本恶”的“肮脏之手”

虽然,“肮脏之手”这一名词流行于萨特的笔下,但它所表达的思想,可谓“古已有之”。在西方世界,马基雅维利在其《君王论》中早就明确地表达了“肮脏之手”的思想。

他说: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二者之间的距离是相距十万八千里,以至我们常常惊讶地发现这样的事实: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的问题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而且有可能导致自我毁灭。马基雅维利的“肮脏之手”理论,主要建立在人性本恶的人性论基础上,这体现在他由此为君王们(政治家)开出的一系列“以恶制恶”的自保自存之道中。

二、黑格尔基于“自由意识”的“肮脏之手”

如果说马基雅维利的“肮脏之手”理论还停留在比较粗糙的经验论层面,那么黑格尔的“肮脏之手”理论则上升到了精致的思辨层面,从而更具“说服力”。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地上的神”“自由精神”在大地上的实现,“伟大人物”则是“世界精神”的代言人。无论“国家”或“伟大人物”,都是“自由意识”亦即“绝对观念”自我实现的环节和手段。“自由意识”的自我实现是必然的,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只要是出于“自由意识”的自我实现,即使“恶”也是必然和合理的。“一个‘世界历史个人不会那样有节制地去愿望这样那样事情,他不会有许多顾虑。他毫无顾忌地专心致力于‘一个目的。他们可以不很重视其他伟大的、甚或神圣的利益。这种行为当然要招来道德上的非难。但是这样魁梧的身材,在他迈步前进的途中,不免要践踏许多无辜的花草,蹂躏好些东西。”

“因为世界历史所占的地位高出于道德正当占据的地位,……‘精神在本身为本身的最后目的所要求和所完成的东西——‘神意的一切作为——超越了种种义务,不负任何责任,不分善恶的动机……那些伟大人物,‘世界历史个人的功业行事,无论从他们所没有觉察到的那种真正的意义来看,无论从世俗的观点来看,一概是合理得当的。然而从这一点看起来,各种不相干的道德的要求,断然不可以提出来同世界历史事业和这些事业的完成相颉颃、抵触,断然不可以提出各种私德——礼貌、谦让、慈善和节制等等——来反对这些事业。‘世界历史在原则上可以全然不顾什么道德,以及议论纷纷的什么道德和政治的区分——‘世界历史不但要戒绝轻下判断,因为它包含的各种原则和必然的行为同这些原则的关系,对于上述事业便是充分的判断——而且要把个人完全置之度外,置之不论。”

三、尼采基于“权力意志”的“肮脏之手”理论

如果说马基雅维利和黑格尔对“肮脏之手”的肯定还有羞羞答答和畏于传统道德的时候,那么尼采对“肮脏之手”的则是赤裸裸地无所畏惧了。尼采宣扬自己是一个“非道德主义者”,扬言要“重估一切价值”。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目的是为了“新人类——超人”的诞生。“超人”的特质是追求“权力”,也只有强大的“权力”才能够成就“超人”,因此“权力意志”是“超人”的灵魂。然而,在尼采看来,道德,传统道德,尤其基督教道德,处处与“权力意志”相背,它是人类堕落的罪魁祸首,是“超人”诞生的最大敌人。

尼采首先否定了道德的存在,他说:“人们知道我对哲学家的要求,即站在善恶的彼岸——超越道德判断的幻像。这一要求源自一种见解,我首次把这见解归纳成一个公式:根本不存在道德事实。道德判断与宗教判断有一共同点,即相信不存在的实在。”“‘不道德的行为这个概念常使我们陷入困境,因为原本就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其理由是“世间万物都不可能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因为我们毕竟不能摆脱世间万物,因为每一事物都与全体事物紧密相连,排除某一事物也就意味着排除全体事物。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是指整个堕落的世界……”

四、余论

马基雅维利、黑格尔和尼采,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对“肮脏之手”予以充分肯定的三位著名哲学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崇高、宏伟和远大的目标,可以采取在“庸人”看来的“不正当”手段。但三者在“肮脏之手”问题上立论的哲学基础却不尽相同,马基雅维利立足于“人性本恶”的人性论,黑格尔立足于“自由意识”,尼采立足于“权力意志”。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对他们的“肮脏之手”完全予以否定。人类社会是复杂的,“肮脏之手”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的确是难免的。但是,这必须有一个严格的限定,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普遍法则去积极鼓吹和实践。然而,在三位那里,他们对“肮脏之手”的态度可用“积极”“主动”,甚至“疯狂”来形容。因此,对他们的“肮脏之手”理论,我们在总体上应该以批判而不是赞颂的态度去对待。

【参考文献】

[1][法]萨特. 沈志明等译. 萨特戏剧集.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8.

[2][意]马基雅维利. 徐继业译. 君王论.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6.

[3][德]黑格尔. 王造时译. 历史哲学.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

[4][德]黑格尔. 范扬,张企泰译. 法哲学原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1.

[5][德]尼采. 楚图南等译. 尼采文集. 北京:改革出版社,1995.

[6][德]尼采. 贺骥译. 权力意志.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7][德]尼采. 杨恒达译. 人性的,太人性的,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