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哄”的力量

2013-04-29 00:44:03王跃
师道 2013年6期
关键词:博导讲座激情

王跃

前几天一位年轻的博士给我们几千名师生和家长做了一场感恩教育的演讲,听完之后大家褒扬一片:“精彩!精彩!”然而在这单边赞扬声中,个别思维“诡异”的学生居然说博士是在“哄”我们。哄?哄小孩、哄女友常见,但哄学生不多见。

仔细一想,博士确实有点像在“哄”。你看,在光天化日之下,几千名原本青春激昂、无拘无束、叽叽喳喳的高中学生,居然任由他来“摆布”:闭上了眼睛,轻柔地呼吸,回忆着过去,忏悔着过失。最后,很多学生都掉下了眼泪,还握紧拳头,发出肺腑之言:“爸,妈,我爱你!老师,我爱你!”

第二天,我还没到班上,就远远地看到我班的小陈同学在四处张望,这个平常有些无精打采的学生,在我跨进教室的一刹那就大声喊叫:老师好!原来他是在急切地等待我的到来,向我表白他对我的感恩之情。嘿嘿,小陈省悟了。

不是亲身经历,我绝对不会相信,一场演讲居然有如此大的力量。两周前,我们还听了另一场报告,是一位资深的博士生导师做的。

论资历,博导要深厚得多:重点大学的教授,论文专著颇丰,理论修养高深。而博士才是一个不到30岁的青年,事业刚刚起步,虽然也编著了一本书,但10万多字,属励志教育方面的,通俗易懂。然而在讲课的效果上,博导的课堂要远远逊色。虽然博导的演讲词汇丰富、旁征博引、铿锵有力,但讲堂气氛沉闷,听众无精打采。低迷的现场让博导甚为恼火,讲课中间博导甚至还点名批评个别听众,结果引来些许的反感。

一个重量级的博导,做了一个不算成功的讲座(至少从听众感受方面来看是这样的,其实博导的演讲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而一个轻量级的博士,制造了一场火爆的演讲。造成如此差异的原因在哪里?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博士的绝活正是“哄”。

“哄”第一招:热身套近乎。

博士在演讲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了一系列的热身活动。通过故事让学生体会自己在集体中对他人的影响,知道了为什么要控制好个人的行为;通过脑筋急转弯让学生打破定势思维,懂得了人的定势思维缺陷;通过赞赏让学生赏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人格尊严;通过剖析让学生挑剔自己,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总之,热身活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铺垫了演讲的内容,预演了课堂的调控。

而博导一上讲台,就直接切入了主题演讲。此时听众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行动上都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启示:一个成功的课堂,必有有效的热身。

“哄”第二招:与学生零距离。

博士把讲台摆到了学生中间,彷佛一个T型舞台,与学生的距离很近,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得十分真切,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也尽收眼底。这种与学生融为一体的讲台设计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便利,为课堂的调控提供了方便。

而博导讲课的地方就是那种我们常见的会场,前面是一个高高的平台,听众坐在下面的座位上,之间还有一个厚重的讲台。给人的感觉,博导与听众之间无论是物理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都相距甚远。当然,这不是博导的错,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启示:物理距离影响心理距离,且正相关。

“哄”第三招:体态传递激情。

博士演讲时手舞足蹈,上蹿下跳。为了关注到所有的学生,博士不时地走到左侧,又走到右侧。为了调动学生,博士不时将话筒面向学生,让学生回答。博士的面部表情也相当丰富。鼓励学生时抬头挺胸,流露自信;表扬学生时微笑并竖大拇指,表达满意;纠正学生错误时皱眉无奈,表示遗憾。总之,博士彷佛是一位演员,在全情地演出,又彷佛是一名导演,不断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博士激情的投入,也激发了学生的全情投入。

反观博导,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除了嘴在动,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静止的。虽然,对于一个理论水平较高的博导来说,做高深的理论讲座,需要听众细心品位和认真思考,过多的体态变化未必合适,但总是静止的体态给听众的感觉就是缺乏激情。缺乏激情的老师,当然不能奢望有激情的学生。

启示:激情是相互感染的。

“哄”第四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博士的语言简单却很深刻。博士是学心理学的,心理学中的专业术语应该是比较多的,可是在整个演讲中,面对高中学生,博士都是用很直白的语言,学生一听就懂,不需要转弯思考,不需要深思。

更为成功的是,博士的语言表述直接而且感性,在体态、语音、语调和语气的多方配合下,成功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类似于虚拟的情境,一种充满情感的境界——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进入到你的童年世界。……还记得你妈妈给你做的葱油饼吗?……你长大了,你学会讲话了,却开始顶嘴了;你会跑了,却跑得不回家了。……你的父母慢慢地变老了,你那像大山一样的父亲,腰弯了,他累了……”

这样的情境,学生的情感完全被控制了。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禁不住哭了。

假设博士换一种方式,用空洞的语言、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结果会怎样?

“你知道吗,你的父母多么爱你,为你付出了多少,而你居然顶撞。你爸爸老了,知道吗?”

“我爸爸还很年轻!你爸爸才老了呢!”学生甚至可能会这样顶回。

至于博导,我对他的负面评价已经够多了,但在这一点上,我还是不得不说。博导的讲座正是说教式的,没有创设情境,没有有效的引导,仿佛博导与听众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博导在 “理论界”内,而听众在“理论界”外,博导说得头头是道,而听众听得朦朦胧胧。

启示:老师和学生处在同一个客观世界,却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主观世界。成功的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老师所期望的主观世界。

“哄”第五招:激励性评价

“你能行!”“你优秀!”博士总是用那煽动的口吻、激励的语言、竖起的拇指和赞赏的评价,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优秀,几个调皮的学生想讲话都不好意思,想做小动作都找不到同伴。就这样,几个小时的讲座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

我还要讲到博导。博导在讲课中不时地传递“中小学老师急需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等“大实话”,却实实在在地深深地伤害了老师,这也直接影响了讲座的效果。在博导的课讲完之后,好几个老师都愤愤不平:“凭什么说我们缺乏理论修养?哼!”“他怎么能这么居高临下啊?”

启示:评价是一面镜子。给学生以优等的评价,学生就看到了优秀的自己;给学生以劣等的评价,学生就看到了劣等的自己。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博导讲座激情
发“福”字
中学生博览(2022年7期)2022-06-21 19:53:45
画与理
圣彼得堡的“博导”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4
我们的激情瞬间
新民周刊(2018年29期)2018-08-09 01:57:34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车迷(2018年5期)2018-06-07 09:15:22
“美女学神”刘明侦:90后博导院长炼成记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6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