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慨叹:诗中,那些愤怒存在的意义

2013-04-29 00:44刘卫京
师道 2013年6期
关键词:天公唐诗诗经

刘卫京

提到诗,几乎所有的人想到的都是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之类的温情句子,甚至有很多人想到的诗人形象是无病呻吟,枯瘦孱弱。总之,诗,给人的印象是柔软的,温暖的,和气的,无力的。

然而,诗在起初并不是这样的,诗中有许多含着愤带着怒的句子,那种愤怒,往往是平民的愤怒,是弱者的愤怒,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呼喊与叹息。《诗经》是诗的起源,在开篇的《关睢》中以轻快的笔调描写了男女间的思恋,然而,更多的篇章说的还是愤怒。

《诗经》中的愤怒大约有这样三种:一是弃妇的愤怒,像《氓》《江有汜》《日月》《谷风》《晨风》等篇章中所反映的;二是平民百姓对剥削和压迫的愤怒,像《七月》《北风》《葛屦》《苕之华》《隰有苌楚》等篇章所描写的;三是在战争与徭役面前的愤怒,像《鸨羽》《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式微》《东山》等抒发的就是这样的情感。

到了唐诗中,李白和杜甫作为唐诗中的两座高峰,都有相当的愤怒载于其诗中。不同只在于,李白的愤怒是个人的,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个人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愤愤不平;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我们看到的是在现实中的不得意;从“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中,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自家身世的怒不可言……总之,李白的豪爽与大气都只是自身情怀的抒发。

而杜甫,更多的是在为别人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对贫苦人面对豪门奢侈的愤怒;“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流落天涯的人对战争的愤怒;像《三吏》、《三别》等篇章更是从各个角度来描写老百姓的愤怒。即使是写个人愤怒的《秋风为茅屋所破歌》,最后也是落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点子上。

宋诗中也有愤怒,“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百姓对朝廷的愤怒;“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对皇族的愤怒。

清诗中也有愤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天公的愤怒;“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对列强的愤怒……

这么多平民的愤怒,就算是隐藏在民间的小小火星,虽然每一朵火星都没有多大的能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民间这样的星星之火多了,革命的发生就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让人更加愤怒而且悲伤的是,革命发生之后,又能怎样?中国历史上曾有过那么多次的革命,在每一个时代都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处在社会底层被压迫被奴役,或者说,不管在怎样的社会中,都一定得有人在社会的底层,绝对平等绝对公正的社会形式,根本就不存在。

正是这样,那些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悲愤才有着永远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意义。当我们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与当代的贫富不均联系起来,我们的愤怒就有了一个支点。当我们在自己的经历中步步退让却还是不能坚持做一个完整的自己时,我们会跟杜甫笔下那个在石壕吏的逼迫下自告奋勇去应河阳役的老妇人有一种共鸣;当我们身处婚变,悲与愤都不能自已时,我们会更深地理解《诗经》中那些被遗弃的女子……

或许,这就是诗中那些愤怒存在着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南宫市南宫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天公唐诗诗经
过年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盛世瑰宝黄龙玉 天公作美水草花
唐诗赏读
气象与战争趣话(下)——巧借天公之力出奇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