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
受朋友的托付,我被临时安排每天早上送她七岁的儿子上学。因为我上班正好顺路,而且我和朋友同住在一个小区,完成这项任务也不难。临行前,朋友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宝宝,我和你爸爸要出去几天,这几天就把你交给英子阿姨‘托管,你可要听阿姨的话啊!”“好,妈妈。”孩子调皮地点点头。
朋友的托付可谓“重于泰山”。于是,我每天早上只好早起一会儿,下楼给孩子买早点吃,然后带上他一起出门。只有把他送进了学校门口,我才能安心地去上班。其实我一个人是没有吃早餐习惯的,但是忽然多了这个小家伙,我只得改变习惯,照顾周全他。小家伙着实很调皮,跟我没有一点生疏感,我给他把饭打上桌的时候,他总是当仁不让地接过来就吃,并没有等我“一起吃”的意思,就像我做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一样。
三天很快过去了。这天,是他父母回来的日子,早上我又送小家伙去上学。路上,我问:“林林,今天你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我问你,你跟着阿姨这几天满意吗?”“满意。”他调皮地笑笑。嗯,看来自己还算称职!我暗自窃喜。
下午,我带着孩子在小区门口等候他的父母。“伙计,我已出色完成你的‘托付,林林现在还给你。”我笑着和朋友“交接”。朋友一把拉住我的手,然后回头对孩子说:“宝宝,还不快过来谢谢英子阿姨,是英子阿姨照顾了你这么多天!”小家伙并没有搭理,根本不把妈妈的话当回事。只见他伸手夺过妈妈手上拿的玩具说:“妈妈,她是你的朋友。这是她应该做的。”说完就跑走了。“这孩子,啥都好,就是不会对别人说‘谢谢。”孩子的爸爸笑着圆了圆场。
我也笑了:“孩子小嘛,没关系的。”
但是私下,我不由得认真地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不会对别人的帮助说声谢谢呢?不会说“谢谢”,不就证明也不可能会说“对不起”吗?我并没有和七岁孩子计较的意思,只是在想,在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是不是这个世界本就不需要用感激的眼睛去看待呢?所有对他们的帮助都是天经地义的?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试图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取对方感激的人,就像我在公交车上给一个颤巍巍的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孕妇让座,并不是为了获得对方的一声“谢谢”,而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至于对方是否说谢谢,不是我所关注的。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点微不足道的帮助,让友爱的精神在人们之间传播。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常存一颗感恩心,才会懂得怎样珍惜别人的施爱,并知道如何去关爱他人,如此,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所以我告诉身边的朋友:“不要让你孩子的情感触角太冰冷,这样他将来会受伤。只有先学会对别人的帮助说声‘谢谢,才会懂得如何去帮助人。”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