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之我见

2013-04-29 14:09张艳飞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全班学科班级

张艳飞

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以及具有适应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信息技术学科,就要改变传统的“演示讲解、学生跟做”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其勤于动手,即可达到培养学生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的,同时结合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课堂上,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 建立学科保障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

在接手新班之初,我先与全班学生一起制定上课制度,并引导学生说出在课堂上都应该有哪些基本要求;哪些注意事项,然后根据各项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全班共同商讨出他们能接受的奖罚措施。各项制度制订完成后,我要求他们把各项条款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在以后的课堂上全班互相监督共同遵守。由于上课制度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的所以执行起来相对容易。我们制定的制度有很多条,如,上课不准吃零食(学生在上这种课时,相对感觉放松,容易产生随意感,加之有机器遮挡所以易发生此类事情),如发现有违反者,他需要独立彻底清扫微机室卫生(主要是死角里的零食包装)、上交所吃零食价格5倍的班费或将自己吃的零食全班每人发一份这几种惩罚措施中的一种。

为了防止学生上课开小差,把计算机当成游戏机,把学校机房当网吧,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与学生制定了关于玩游戏、聊天的制度。即上课时以组为单位,凡小组成员均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且能通过抽查考核的小组可在剩余时间里自由操作(但我建议学生利用剩余时间查阅其他学科中自己不明白、不理解或是自己感兴趣愿意进行知识拓展的内容)。如果发现有人在学习未达标之前未经许可善自做与课堂无关的内容的,则全组同学都没有自由操作的机会,经提示不改的,则全组在以后连续的3节课内都没有自由操作机会,其本人关机静坐,课后组内同学也可对他采取组内约定的任何方式的惩戒措施等。

二、 调整座位,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我校微机室里的机器是由南向北纵向排列的,共6组,每组10台。以往我采用的是一个自然组10人,前5人为一个小组,后5人为一个小组,由组内公选出小组长,然后将组长安排在中间位置,以方便组长随时监督管理本组成员。对学生的要求是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管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这种教育管理方法我在几年前就已实施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但由于学生对该学科重视程度不高,效果一直不理想。

在学校的这次课改中,首先改变的就是在各班级实行小组管理制。各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因素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重新调整座位。这项制度的建立为我们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班级参与管理成为我们学科教学的坚实后盾。

结合班级建立的小组管理机制,我将微机室的座位进行了调整:小组人数与成员保持与班级一致,座位采用人数对半背靠背而坐的形式。这样,当课上遇到问题的时候,小组成员不仅回头探讨方便,还可以看到彼此的屏幕,达到一人操作其他人都能看清楚的目的,更有利于学习,同时各项管理、考评、要求方法、标准化也与班级保持高度一致,以便于组长掌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如:课上积极思考参与回答问题的,本人加1分,如果是经小组研讨的结果,则小组加0.5分;小组成员表现优秀都能完成学习任务且通过抽察考核的,除该组可自由操作外,每人及小组各加1分;善于自己学习而且善于帮助其他同学的,尤其是组间互助的,加1分,并在班级门口的“沟通平台(黑板)”上写上小组和学生名字,且记入期末学科考核成绩;凡上课吃零食或不按要求操作,被老师或其他组同学检举揭发的,本人扣1分,所在小组监督不利扣0.5分等。以上积分全部参与班级的小组考评,且按班级的管理制度进行奖惩(如,各班有不再安排值日生,值日由每日考评分值最低的小组承担等各项奖惩措施。)

三、 改变授课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做,然后综合练习、展示练习成果,以此来了解学生当堂课的掌握情况。在我校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力推进“小组合作”和“五步导学”(即激情导入、自主预习、交流展示、拓展提升、达标检测)的教学模式的启发影响下,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进行了探索式的教学改革。

这次授课模式的改革是以学生手中都有的全省统编教材为前提的。鉴于学科的局限性,“自主预习”环节只能在课上随堂进行,所以每节课我都利用“激情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本节操作涉及的软件功能,展示最后操作效果,让学生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终能达到的目的,如果做不出这些基本效果则说明学生没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与教师一起快速浏览教材,了解本节内容共有几部分,涉及几项操作,其中容易被学生忽略、不易理解或需要注意的地方,我都提醒学生注意重点研究,或提示思考方向。如,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课“凝结震撼的瞬间”一节中第一部分“以‘独立的幻灯放映形式制作电子相册”。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设置幻灯放映选项”对话框,在第一个命令标签“常规”里有“背景音频”选项,其中包含4个单选项,分别是“循环播放音频”“播放一次”“根据音频调整幻灯”和“循环放映幻灯”。这4个选项它们与幻灯片播放的速度有什么关系?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选用呢?这样的问题我会在与学生共同浏览教材的时候提出,最后再把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几项操作按组进行分工,要求负责小组将自己任务中的每个操作环节、细节都弄清楚,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在全班交流演示操作时讲给其他同学。

每个小组在领到任务后,都按书中介绍的步骤进行操作,遇到问题时小组研讨,以最快的速度提交操作结果。在此环节,我在全班来回巡视,随时观察、发现、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在“交流展示”环节,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演示讲解,讲不清楚的地方先由本组同学补充,若本组同学无法解决,则由其他组同学提供外援支持,凡由外援解决的问题,外援可获得互助加分。如果是本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则每人加0.5分,主讲加1分。在学生代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可以质疑,学生无疑问时教师质疑,由讲解同学或其所在小组予以解答。该组解答不了的外援帮助,获得加分或老师给出解释,加深学生理解。在各小组交流展示过后,全班学生把本节涉及到的所有操作都要自己做一遍。在制作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及能力进行创作发挥,并把自己的操作结果提交、上传。完成所有操作任务的学生可帮助其他同学选择自由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来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优秀作品下课前展示。

由于学科的局限性,加之各班的重视程度。已有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合作学习能力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各班学习进展效果有所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发现学生有能力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相应操作任务,且相对比教师教完再做记得更牢固、掌握得更好,当下次再遇到类似操作时,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学习动力,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我计划在能力较强的班级进一步放开,一次性抛给学生几课时或一个软件涉及到的所有课节,让他们在相关的几节课里完成所有相关操作,提前完成的学生,剩余时间课上可自由操作。这么设计的依据就是学生都渴望有更多自由操作的机会,但又碍于教学要求实现这一愿望的机会不多,即使每堂课获得了几分钟自由操作的时间,但毕竟时间短,很难达到自由操作的目的,这一做法使自学能力强便可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来满足自己的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提高,这一做法值得期待。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做的初步探索,虽然该教法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照比成型的授课模式还有很大差距,有些环节、细节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修改、推敲和完善。

猜你喜欢
全班学科班级
【学科新书导览】
班级“四小怪”
原因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全班都“疯”了
“超学科”来啦
不称心的新班级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