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导、议、辅”结合初探

2013-04-29 00:44卢伶俐
新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辅导思维过程

卢伶俐

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们尝试用“整体—局部—个体”的哲学观点来谋划教学,统筹兼顾课堂教学中全体、小组、个别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互相带动、促进的作用,探索把“导、议、辅”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新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都有与其层次相适应的学习收获。

一、面向全体,着眼引导,教会学习

教师有效的指导是课堂学习的重要保证,“导”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习,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情况下自己思考、理解、消化、吸收,达到“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效果。

1.导疑。即要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对事物的好奇心引起的。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要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迷惑、疑问、好奇的感觉中,产生求知欲,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先让学生说自己今年几周岁,过了几次生日,然后教师设置悬念:“芳芳今年12周岁了,可她现在才过第三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带着问题,兴致高涨地去学习,对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2.导思。即在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内容时,全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等,并引导和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导思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易于发动思维。以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为例,可通过递进的三个问题引入教学关键:①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②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吗?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3.导法。即指导学生学会各种学习方法,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深入浅出、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授。导法的关键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在学法指导中,要特别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指导学生“有序”。学生学东西,往往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没有顺序,缺乏条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认为读懂了,不会逐步深入学习,所以教师要指导他们有步骤地进行学习。二是要指导学生“动手”。“动手”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数学教学中的“动手”,如画线段、图形,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是要指导学生“比较”。“比较”,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并把知识内化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混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4.导评。即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新知后,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我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习时,我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在解题中有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怎样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学习中怎样做才能学得更好?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前可以先让学生评价他人,通过评价他人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反馈,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评价自己。

二、小组讨论,着眼探究,学会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由教师“导”出后,学生不能马上得出结论,这时就要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即“议”,甚至争议去探索、创新,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参与活动,一起平等地讨论问题,适时点拨,允许学生发表各种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力创设出民主和谐的讨论环境,为学生积极思考提供自由的空间。

1.抓住重点。课堂教学中讨论的内容必须紧扣教学的重点来进行,可以作为突破重点的手段。通过巧设问题,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开拓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2.把握时机。有时,课堂讨论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安排的,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讨论的情境。有时课堂中出现了有利于讨论的状态,教师可随机应变、组织讨论,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出现认知模糊时,或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教学重点时,都是组织讨论的好时机。

3.适时点拨。在小组议学时,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局限,有时会找不到正确的思路,有时学优生的错误看法还会引起大部分学生的盲从,这时教师要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在关键时刻加以点拨,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如学生在讨论中碰到小困难久攻不下时,或原地徘徊、杂乱无章时,或思路方向错误时,教师的点拨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4.调控情感。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小组讨论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设法控制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兴趣高涨、持久、强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沟通,互相补充、启发,让积极的情感、热烈的氛围贯穿始终。

三、个别辅导,因人制宜,促进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正确解决所有问题,而不同的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走到学生中去,针对学生在求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地给予个别的辅导,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得到最需要的帮助,从而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典型辅导。选择好、中、差,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辅导中掌握他们的反馈信息,用以调控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2.倾斜辅导。有计划地加大对差生的辅导力度,使他们尽快跟上教学节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消除学习碰到难题时的依赖思想。

3.激励辅导。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创新因素,给予及时强化、尝试和鼓励。特别是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更要小心对待,在肯定学生独创精神的同时,给予科学引导,以免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熄灭他们智慧的火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导、议、辅,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既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效益,还要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益,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铁路小学?摇责任编辑:王彬)

猜你喜欢
辅导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