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萍 王玉
复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师: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常复习,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实复习不仅快乐,而且还能让我们的知识得以巩固提升,让知识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
(1)师: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请大家打开书看88~98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3)自主整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4)交流矫正: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5)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
(1)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读、写小数?
(2)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一)复习读、写小数
1.读出下面的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展示课件)
(1)0.2读作: (2)0.07读作:
(3)1.87读作: (4)35.6读作:
写出箭头所指的小数。(教师引导完成。)
师:读写小数,应注意什么?
生1:读小数时小数末尾的零不能读出。
生2:写小数时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2.教材第115页第9题:哪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为什么?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说一说0.3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自己创造一个0.3吗?那么0.03又表示什么意思?0.75呢?
(3)你还能例举生活中的小数吗?(要求能说明小数的具体含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并适时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二)复习比较小数的大小
1.比较每组中两个小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课件展示。)
(1) 0.07○0.17 (2) 4.2○1.04
(3) 0.5○0.6 (4) 0.45 ○ 0.79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生1:从左边第一位数开始比较,第一位数大这个数就大,第一位数相等就比较第二位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生2: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哪一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2.看线段图比较小数的大小。
(1)你能从上面的小数中选择你喜欢的两个小数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的。
(3)按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小数排排队。
教师小结:比较小数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三)复习小数加减法及应用题
1.计算。
(1)你能从上面的数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数编出哪些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反馈时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说出算式的意义。)
(2)说一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3)独立完成,板演,交流指正。
(学生做题,指名板演。)
生1:在列竖式计算时,注意小数点对齐。
师:谁能来补充?
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在列竖式计算时,注意小数点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退一。
2.解决问题。
包60.5元 橡皮1.5元 日记本3.7元
铅笔0.2元 文具盒19.4元 彩笔3.5元
(1)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要用多少钱?
(2)一个书包比一个文具盒贵多少钱?
(3)李明带25元钱要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支彩笔,够吗?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再减,得数要点上小数点。
四、游戏活动
猜价格:
拿出一盒巧克力,学生先随意进行猜测,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大于或小于等条件限制缩小猜测范围,最后教师再给出具体条件(如:比学生猜测的价格少或多0.25元等),使学生通过计算获取正确价格。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评析:
本节课是学生对小数知识初步学习后的复习课。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提取梳理相关知识点,在思考与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达到再现、激活以往分散学习知识点,并建构起知识链的目的。综观整节课,有以下两点值得借鉴:
1.放手让学生梳理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链”
数学复习课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和深化所复习这部分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点。并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在本节复习课中我们看到教师首先抛出“你打算怎样系统地复习整理这部分知识”这一问题,接着又在学生小组合作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再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知识体系。这一环节的实施很好地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凸显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很好地帮助学生建构了知识间的联系,使其对知识的理解更精当,知识条理更清晰,形成知识的网状结构。
2.讲练结合,层层递进
复习中光讲不练,难以取得复习的效果。只有配以灵活多变、准确到位的训练,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本节课教师采取了讲练结合的形式,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在讲解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再认识,使其对知识的理解得以巩固。而且我们看到教师在练习设计上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又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可谓层层深入,层层递进。而其中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互相结合的这种练习设计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