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通过抓重点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研读文本细节,感悟细节描写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想象信任和被信任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体会出“信任”。
教学难点: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对“信任”这个问题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信的学习品质。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解读,使学生在读中悟理、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盖尔·布兰克的照片,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女作家盖尔·布兰克的故事,她每次去外婆家总会在公路边看见一块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课件出示:桃子——自摘—— 3千米】。看到这则告示,你会怎么想?
生:这个告示很有趣。
生: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呢?
【以课文“告示”为切入点,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学习下文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和作家一起去看个究竟。齐读课题。
师:读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接着看大屏幕,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把你认为最难的字或句子反复读几遍,再读给同桌听一听;(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指名读自学要求,交流学习目标,各自读文。)
1.解决字词
师: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都会读了吗?我们来试试。
【课件出示:外婆 箭头 栅栏 搁着 欢吠 馋嘴 涎水 沉甸甸 喵喵叫 朴实 纯洁。】
(学生试读,开火车读、同桌读、齐读。)
师:把你认为最难认的字读一读。如果你有巧妙记住这个字的方法,就请自豪地告诉你的同桌吧。
(生交流、反馈。)
2.了解内容
师:课文有9个自然段,下面就请9名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根据老师的提示词语思考:我们和作者经历了一件怎样的事呢?
【课件出示:告示 小木屋 纸条 桃林 摘桃 钱箱 信任 喜悦。】
(读文后,学生借助这些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评价。)
师: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看看词语,是否学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总结:这些词语就是作者所见、所做、所感。这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主要内容,这也是课文叙述的思路。)
【概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与学生的感悟、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密切相关。三年级是培养概括能力的初始阶段,交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直入中心,体会情感
1.从结尾入手,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
师结合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情况,相机引出结尾句:
【课件出示:“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作者此次经历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喜悦、愉悦。
生:难忘。
生:印象深刻……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吧!(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在读中感受想要突出的不同重点。)
①突出为什么而喜悦:
【课件出示:“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②突出心情:
【课件出示:“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教师适时评价。)
(过渡:这样的愉悦之行,确实值得我们再去重温。)
2.以“信任”为突破口,感受信任的喜悦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是写“信任”的?用笔画出来。
(学生前后桌交流画出的语句。)
师:文章中有多处描写有关“信任”的内容,有些易于发现,有些不容易被找到。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学生汇报读书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内容。)
①从主人留下的纸条上看出桃林主人对客人的信任。
【课件出示:“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师:从这张纸条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桃林的主人相信我会这样做。
师:你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一读纸条的内容?
(生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可以读得轻松、愉快,也可以读得认真、郑重。读时,注意句子开头和结尾与中间内容的停顿,以读出纸条内容的层次性。】
师引读:桃林里没有主人,那一张纸条就是约束;桃林里没有秤,那竹篮就是唯一的计量容器;桃林里没有收银台,那箱子就是装钱的工具,这一点一滴无处不显示出桃林主人对“我”的信任,所以我会说:
【课件出示:“在那儿,我得到的是被信任的喜悦。”】
②从判断“看”的读音上,体会主任对客人的“信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说—— 【课件出示:“那两条狗看着我。”】 这句话中有个多音字,它在这里是该读kān,还是读kàn?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比较两种读法,在对比中感受主人对顾客的信任。)
(师生分读第四自然段其他的句子,教师读描写作者的句子,学生读描写狗的句子。)
师小结:在桃林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桃林主人的信任,就连那里的小动物都是那么的热情、友善。
③从摘桃、付钱中,看出客人回报主人以“诚信”。
(学生汇报到此处,相机出示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回报给主人的仅仅是如实地交出5元钱吗?
生:不是,是作者的诚信。
师: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作者交出的不仅仅是5元钱,更是一份诚信。诚信给我们带来快乐,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走进桃林,桃林里的景色可真美呀!能来读一读吗?
(先引导学生用图像等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沁人心脾”“垂涎欲滴”的意思,然后有感情读句子。)
师:面对如此诱人的桃子,“我”是“一个一个”地摘,篮子满了,就提着走了,其实作者摘满的是一篮子的诚实。
(学生带着诚实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读第五自然段。)
教师小结:纸条是无言的约束,竹篮是品德的天平。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创造了此次美好的经历,所以,作者说——
【课件出示:“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④从告示内容中,看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
(过渡:体现人与人之间信任和被信任的内容,还有一处,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再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告示的内容。)
师:立告示的人相信什么?看见告示的人相信什么?
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信任。
师小结:这份信任,从告示就开始酝酿,桃林那间小木屋,那张木桌,那道栅栏,是简陋的,但又是朴实而纯洁的,因为作者——
【课件出示:“在那儿,我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学生齐读。)
【品词析句,感知文本内涵,读中感悟,感悟语言的魅力。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四、拓展想象,换位练写
师:文中对“桃林主人”没有任何的正面描写,却又无处不在。假如你就是那位桃林主人,你能把你这样安排客人自摘桃子的经过写出来吗?
【课件提示:请用上这些词语:告示 纸条 竹篮 钱箱 沁人心脾 垂涎欲滴 信任 喜悦。】
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生读自己写的内容,教师相机评价。
【让学生在阅读中内化语言,习得方法,从读学写,将阅读教学扎实推进。】
教师总结:
古人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同学们,愿我们在生活中做有诚信的人,去换得别人对你的信任,也愿我们多去给予别人信任,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创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