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张丽霞 向勤锃等
作者简介:刘 洋(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对山东茶树引种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引进茶树品种主要来源于浙江、福建、湖南和安徽,共引进茶树品种75个;引种方式主要为茶籽,以鸠坑和福鼎大白种植最广;无性苗引种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未形成规模,多处于试种阶段;山东引进品种的结构由单一适制绿茶向红绿茶兼制以及乌龙茶、多茶类适制方向发展;目前山东在生产上主要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白毫早、迎霜;适宜推广种植的无性系品种有:中茶108、乌牛早、舒茶早、碧香早、平阳特早、金观音、金萱等。
关键词:茶树;种质资源;引种;山东
中图分类号:S571.102.2(25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039-06
山东位于我国江北茶区的东北端,种茶区域处于北纬34°53′~37°49′、东经116°42′ ~122°42′之间,主要产区为东南沿海丘陵区(胶州湾以南,沂沭河以东)、胶东半岛丘陵区(胶莱平原以东)和鲁中南泰沂山区,种茶的地市主要有日照、临沂、青岛、胶南、潍坊、烟台、威海、泰安、淄博等。虽然有资料表明:山东历史上有种茶的记载[1,2],但大规模的种植却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南茶北引” [3,4]。经过试种成功、扩大规模、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5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山东茶产业已成为部分地市的农业高效特色产业之一。全省现有茶园面积,20 000 hm2,且以每年新建茶园1 000 hm2左右的速度持续稳步发展。
在山东茶产业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建茶园所需的茶籽或茶苗一直沿袭着主要从南方产茶省调入的方式,这使得山东茶区的茶树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引种经验。本项研究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拟全面了解山东引进品种的方式、来源、引进品种数量及其在山东的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表现以及种植情况,总结50多年良种引进工作的经验教训,为科学合理开展茶树良种引进工作提供参考。
1 调查地点和方法
11 实地调查
对山东茶叶主产区20多家茶叶龙头企业及茶农进行了调查,对引种的茶树品种进行编号登记,询问记录引种情况,了解和观测品种的适应性、抗寒耐旱抗病虫特性、产量情况和品质特点。
12 问卷调查
向浙江、湖南、安徽、福建等省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或科研单位询问相关情况,包括山东茶区提供茶籽或无性茶苗的品种名称、数量和年份情况。
13 文献查阅
系统查阅山东茶产业的相关文献,特别是不同茶树品种试种比较试验方面的文献,分析不同时期茶树品种引种特点,编号登记引种或试种茶树品种的名称,记录有关引种情况,并对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特性进行归纳总结。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茶树品种的引进方式
茶树品种的引进方式有两种,即有性后代的茶籽和无性后代的茶苗。目前山东茶树品种的引进方式主要采用茶籽方式,无性茶苗所占比重极小,大部分仍处于试种阶段。以上方式的选择与不同引种方式的特点和山东茶区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也是山东长期“南茶北引”总结的宝贵实践经验。
两种引进方式在种质一致性、适应性、运输便利性和成本高低上存在显著差异。引种茶籽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进行引种驯化,且运输方便,投入成本低,但由于茶籽为异花授粉植物,种性混杂,不利于后期茶园的管理和名优茶生产。引种无性苗则能很好地保持良种的特性,但其适应性和运输的便利度都不及引种茶籽,且苗木投入成本高,茶园管理也要求更加精细。
山东茶区属于茶树次适宜生长区,冬季极端温度可达-10~-20℃,且低温持续时间长,冻害严重,春季“倒春寒”频发,加之冬春季空气十分干燥、有效降水少,严重影响茶树的安全越冬和春茶生产[5]。境内土壤类型多,其中以花岗岩、正长岩、片麻岩、结晶片岩和页岩等酸性岩发育的棕壤和褐壤土较适合茶树生长[6],但由于土壤淋溶少,pH值一般为60~68,对喜酸性土壤的茶树(最适pH值50~55)[7]而言,pH偏高。针对山东茶区不利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引种方式的选择上首先应考虑其适应性大小和是否有利于引种驯化,所以,引种茶籽更适合山东茶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但随着茶树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茶园微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创造出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无性苗的引种也由“南茶北引”初期的失败逐渐走向成功,出现了一批规模不同的无性系茶园。
22 山东茶树品种的引种区域
在山东“南茶北引”初期,曾相继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福建、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产茶省购进群体种茶籽进行试种,引种范围较为广泛[3,4],但目前引种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湖南3个省份,其次为安徽。
根据引种驯化的生态学原理,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之间进行引种成功率较高[8]。而生态环境受纬度的影响最大,因此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容易成功。我国主要茶区良种原产地或繁育基地的纬度在北纬2197°~3256°(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山东茶区与紫阳群体种和信阳群体种的原产地纬度相差较小,仅为23°~57°,其次则为江苏、
安徽以及浙江北部茶区,以上应为山东引种的最适宜或较适宜地理区域。但由于引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的适应性、茶籽或茶苗的供应量以及交通的便利程度等,目前山东引种区域与以上地理适宜区不是很吻合。
23 山东茶树引进品种的数量及分类
从表2可知:山东共引种或试种茶树品种75个。按品种类型分类:群体种7个,无性系良种68个;按品种鉴定级别分类:国家级良种40个(其中无性系良种33个,有性群体种7个),省级良种14个,地方良种21个;按茶类适制性分类:绿茶类30个,乌龙茶类23个,红绿茶兼制类19个,多茶类适制3个。
24 山东引进绿茶及红绿茶兼制品种的遗传背景
从表2和图1可知:绿茶及红绿茶适制无性系品种共计42种(未包括多茶类适制品种),其中以驯化的云南大叶种材料为父本,与福鼎大白、平阳特早等杂交选育的品种达12种,数量最多。其次是在绿茶或红绿兼制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经单株选育而成,如从龙井群体种中选育的有龙井43、龙井长叶;从祈门种中选育的安徽1号、安徽3号、安徽7号和仙寓早[9];从安化云台山群体中选育的白毫早;黄山群体中选育的黄山特早;信阳群体中选育的信阳10号等。近年来也开始从无性品种的有性后代中经单株选育品种,如茂绿[10]、春波绿[11]就是从福鼎大白的有性后代中选育的。此外,还有从自然变异的单株中选育的品种,如安吉白茶和黄叶早;同时也有通过人工辐照处理选育的品种,如中茶108[12]和寒绿。
25 引进品种的种植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目前无性系品种引进数量多,占引进品种的907%,但种植面积却小于1%;生产中大量栽种的仍然是群体种和无性系良种的有性后代。“南茶北引”前期虽曾引种过7个群体品种,但以黄山种、祈门种应用最为广泛,现在则主要以鸠坑种和福鼎大白、龙井43的有性后代为主,极少量其它无性系良种的有性后代。这主要因为人们对品种的纯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如黄山种的适应性很强,但种性杂、紫色芽叶较多,不利于名优绿茶的生产,所以逐渐被淘汰。此外,品种的适应性以及茶籽的供应量、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也影响到其它品种的推广应用。
山东无性系良种的引种或试种工作主要由茶叶企业或教学科研单位实施。通过对23家茶叶企业引种无性系良种的情况调查(表3)可知:福鼎大白、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品种的种植量最大,而金观音品种的引进在近几年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有些品种引种量虽少,但表现较好,如福安大白、白毫早、碧香早、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中茶108[12];另外还有一些新引进品种,性状表现则有待进一步观察,如玉笋、茂绿、鸠坑早。目前对于23个乌龙茶品种进行了系统的试种工作,筛选出适合山东种植的品种为金萱和黄棪品种[13],但还有待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6 山东引进品种的形态及生长发育情况
山东的生态条件与茶树品种引进地之间差异显著,茶树引进后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其形态和生长发育时期也随之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6]:第一,叶片厚度明显增加,栅栏组织细胞变厚变短,排列紧密、层数增加,个别抗寒植株栅栏组织增至3~4层;海绵组织比例相应减少,抗寒能力得到增强。第二,新梢生长发育期延迟。山东茶树发芽的普遍规律是:当气温稳定通过10℃后一个月才可采茶,这比南方所需时间长得多,各个茶区之间发芽顺序相差10~15天,内陆要早于沿海。此外,山东茶树无论是越冬芽萌发期还是采摘期都要比杭州晚一个月左右,全年生长期少30~45天,原因主要是山东较杭州春季气温回暖晚和降水量偏少。第三,茶树盛花期不明显。山东茶树的开花结实率高,但是花期较长,盛花期较南方不明显。
27 山东引进品种的适应性、抗性及经济性状表现
山东引进品种中以群体种的适应性、抗性最强,但由于种性混杂、芽叶大小色泽不匀,影响茶叶的外观品质,不利于名优茶开发,从而影响经济效益的发挥。而无性系品种的适应性、抗性较群体种弱,但发芽整齐、芽叶大小和色泽均匀一致,能有效提高茶叶品质,经济效益较高。
在引进的群体种中,不同品种的适应性、抗性及经济性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黄山群体种的适应性、抗性强,但后代的个体差异大,紫色芽叶多;鸠坑种的适应性、抗性和经济性状等综合表现优于黄山群体,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广的群体品种。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性后代种质的纯度,在生产上逐步推广应用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后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以福鼎大白无性品种的有性后代综合表现最佳。
在引进的无性系品种中,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的适应性和抗性最强,且能进行多茶类加工,但滋味属于醇爽型,与山东消费市场要求的“滋味浓爽、耐冲泡”有一定的差距;适制扁形绿茶的龙井43所制茶叶品质优异、发芽整齐、抗寒性强,但持嫩性稍差、春幼芽抗寒能力及抗旱性稍弱、抗病性较差,在山东的综合表现不及中茶108和龙井长叶;适制卷曲绿茶的品种以白毫早表现最佳,所加工的茶叶在山东省及全国的名优茶评比中多次获奖,其条索紧细,白毫显露;此外,一些试种品种如碧香早、舒茶早、平阳特早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并有品种特色,如以碧香早、舒茶早为原料加工的绿茶香气浓郁独具花香,平阳特早发芽早、密度大,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些自然变异型品种,如安吉白茶、黄叶早由于生长势弱,适应性和抗性差,同时由于山东春季时间短,安吉白茶的白化特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金萱品种虽然原产于台湾,与山东纬度相差最大,但其适应性、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仅开花结实多。
对山东引进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无性系茶树品种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共性:(1)具有很强的生根能力,如金萱的不定根系粗、长;(2)叶片较厚;(3)具有相对较低的萌芽起点温度,除乌龙茶品种外,均为早生或特早生品种;(4)生长旺盛,产量高。
3 讨论
31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工作的成效
经过几十年的茶树品种引进,山东不仅成功实现了茶树的“南茶北引”,将茶树的种植纬度由我国传统的茶区北界(信阳3213° N,安康327°N)向北推进了23°~57°,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茶树引种经验,对引种品种在山东的适应性、抗性、产量和品质表现有了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筛选出一批综合性状好或有特色的、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茶树品种,为今后的引种工作提供了品种选择依据。如:一致性较好的鸠坑种和福鼎大白有性后代;适制卷曲型绿茶的无性系品种白毫早、平阳特早、舒茶早等,适制扁形绿茶类品种有中茶108、龙井43和浙农139[14]等,红绿茶兼制类品种迎霜、碧香早、农抗早[15]等,适制乌龙茶类品种金萱,多茶类适制品种福鼎大白等。
此外,通过几十年的茶树引种也极大地丰富了山东茶区的茶树种质资源,为选育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茶树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育种材料。如“罗汉1号”茶[16],就是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山东引种的茶树中广泛筛选的基础上培育的抗寒良种。
32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应注意的问题
在山东引种工作中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1)种苗质量把关不严,监管缺失。主要表现在:购买茶籽和种苗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11767-2005《茶树种子和苗木》的要求进行分级、检验检疫、运输和贮藏。如:购买的茶籽基本没有经过分级处理,大小混杂,贮藏时也普遍存在将茶籽简单堆放在室内的现象,从而导致茶籽失水过度,活力显著下降或丧失。以上不良现象加剧了有性后代的混杂程度;引种无性品种茶苗时,则存在植株大小不达标、携带病虫害以及起苗、运输过程伤根伤苗严重等问题。有文献报道:山东茶区的病虫害来源主要通过无性苗引种传入,此外,无性苗质量以及起苗、运输过程中的伤根伤苗现象也直接影响茶苗栽种后的成活率,不同企业引种同一品种后对其适应性的评价有时不一致的原因就在于此。目前山东茶区对于茶树种苗的经营销售还缺乏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和指导。
(2)无性系良种引进存在盲目性,风险意识不够。一些生产企业在没有创造必要的越冬防护设施,也没有经过少量试种或咨询专家合理选择品种的情况下,就盲目大量引种无性系良种,导致引种的无性系良种成活率低,经济受损。就目前而言,虽然引种无性系良种的成功率较“南茶北引”初期增大,不会导致全部死亡,但无性系良种的优良性状不一定得到充分发挥,所以仍需持谨慎的态度。
33 山东茶树品种引进的发展趋势
在引种方式上,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以茶籽引种为主。虽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是我国提升茶产业总体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山东茶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大面积推广无性系良种还为时过早。适宜时机的确定还有待于山东茶区茶树良繁基地的建设、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条件新品种的选育情况以及无性系良种栽培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在引种区域上,将在保证品种纯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贯彻“就近引种”的原则,摒弃必须从原产地引种的做法。
在引种品种的选择上,将更注重品种的特色,一些独具香、味特点的茶树品种将受到欢迎。此外,为了适应茶叶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山东茶区夏秋茶的增效,“春绿、夏红、秋乌龙”的多茶类生产格局将逐渐形成,所以将会加大对多茶类适制品种的引进。
此外,随着山东茶区良繁基地的建设,山东茶树品种引进所占比重将会逐渐减小。
参 考 文 献:
[1] 成 立.山东之茶始于何时[J].茶叶通讯,1980,1:54-55
[2]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3] 丁明来,郭见早,许 文,等.山东茶叶四十年的实践与经验[J].茶叶通讯,2006,3(3):42-44
[4] 刘元麟.青岛有佳茗——青岛市“南茶北引”引种驯化调查[J].农业考古,1997,4:116-118
[5] 张丽霞,赵淑娟,王桂雪,等.泰安茶树种植条件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44-248
[6] 虞富莲.山东茶树引种现状及其初步结果的分析[J].茶叶通讯,1980,1:48-54
[7] 童启庆.茶树栽培学(第3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2,50,82, 86-87
[8]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9] 章家顺,方桐辉.茶树新品种“仙寓早”的品质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科技,2000,12:30-31
[10] 黄海涛,余继忠,周铁锋.茶树茂绿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6,6:637-638
[11] 吴祝平,朱如波,林祥松,等.特早芽茶树品种“春波绿”选育研究初报[J].福建茶叶,2002,2:4-5
[12] 杨亚军,杨素娟,杨跃华,等.早生优质适制名优绿茶新品种“中茶108”选育研究[J].中国茶叶,2003,2:12-14
[13] 张丽霞,向勤锃,李宪利,等.适宜山东茶区种植的乌龙茶无性系良种的筛选[J].福建茶叶,2008,2:16-17
[14] 张翠玲,胡维军,刘学才.几个适制扁茶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引种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2009,3:51-54
[15] 张翠玲,侯君合,胡维军.几个适制卷茶的无性系品种比较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9,12:40-42,47
[16] 刘 静,孙海伟,张 虹.山东抗寒茶树良种“罗汉1号”茶选育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4):566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3,45(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