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兴趣培养,激活体育课堂

2013-04-29 10:51:17李彦青
中学时代 2013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兴趣培养

李彦青

【摘要】目前中学生身体素质整体较差,体育课是激发学生的活力,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但是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却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教学逐步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但是通过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发现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但教师仍缺乏兴趣培养意识,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缺乏自信,所以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等措施培养学生兴趣,激活体育课的活力。

【关键词】体育课 兴趣 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堂标准强调“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堂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运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取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与,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学好体育课的前提。体育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体育课要上得生动活泼,就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转为自主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原本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但是现实却有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甚至是存在抵触心理。这种兴趣的缺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对兴趣培养更是难上加难。目前中学体育教学中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导致学生对初中体育缺乏兴趣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刚由小学进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中。初中的体育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有很大不同,小学体育教学中基本是以“游戏”为主,而初中体育教学更重视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传授,由于加入了理论知识的内容因此教学内容相对要枯燥些。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概念还停留在“游戏”上,但是初中体育课却是以教学为主,例如:队列练习和一些体育基础知识,印象中的体育课相差甚远,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降低。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学生的这种情绪,只是一味强硬地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初中一年级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那么在以后几年的学习中对体育课的兴趣只会越来越小,甚至是排斥。

2.教师缺乏兴趣培养观念。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方法简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落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人数多、教学内容多、场地器材不足、教学时间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主要还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造成的。例如,部分教师没有兴趣培养的意识,在教学方法上一直采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忽略了学生是否喜欢;还有一些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不会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兴趣。

3.教学没有针对性。目前我国的学校授课仍然是大班制,一般60人左右为一个教学班,个别学校甚至更多,一个教学班甚至达到80人。这种大班教学对授课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特别是体育教学,教学班的人数多就意味着教学器材要增加,目前的教学经费还不足以满足器材需求。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一对一的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做出指导,只能千篇一律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非常不利于兴趣培养。

4.学生缺乏自信。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有很大区别,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身体素质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出来,例如,动作是否标准,跑步跑得快慢,跳远的距离等。体育课中这种即时又直接的评价会让一些身体素质差,技能掌握差的学生感到自卑。尤其是在一些集体项目中,每一组都希望可以获胜,所以成绩差的学生就变得不受欢迎,这种情况会严重打击学生的信心。

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措施

1.为学生设置过渡期。这一点是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由于刚升入初中会不适应发生变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帮助学生适应,在过渡期内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兴趣培养打下基础。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在过渡期教师要格外注意,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尽量让课堂保持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下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对体育课的兴趣。例如,以接力赛替代跑步,学生自行报名参加,没有报名的学生也不用保持整齐的队列,可以随意地围在周围以便能看到比赛,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需要注意的是既要让课堂气氛轻松,也要注意秩序和安全,过渡期的教学项目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原则安排。

2.改变教学态度。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课对中学生的重要性,我国的中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而且大多没有锻炼意识,体育课不仅是学生玩乐放松的时间,更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时间。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安排体育教师进行学习,了解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按学生考试成绩评价体育教师教学成果的方式,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培养其兴趣,让学生树立锻炼意识。

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改变以往为了使学生成绩达标不断地进行重复练习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平等的姿态开展教学工作。中学生有好奇心强的特点,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器材和设备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将网络上流行的骑马舞加入到教学中,老师先示范一段,学生们的热情和氛围就提高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教学。

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个教学班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性格、身体素质、体育项目爱好等,因此统一的教学模式显然达不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适合的项目,例如,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摸底式调查,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编成一个教学组,在基础内容完成后针对教学组的兴趣项目进行拓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可以分层次教学,以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分成不同的教学组或是以学生的兴趣划分教学组。这样,在基础的教学内容完成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指导。

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有了自信心才会积极参与教学,因此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学生树立自信需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找到学生的优点。例如,笔者曾经有一名学生跑步成绩很差,但是跳远成绩突出,到了与跑步有关的课程就会有情绪,经过了解后知道他的抵触情绪来源后对症下药,在谈话中强调他的优点,鼓励他在跳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在以后的课程中着重注意培养其跳远强项,该学生的跳远特长得到发挥,还在校运动会获得了奖项。

从我国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多数学校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还要在改革中摸索出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态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熊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8).

[2]南孟晓. 探究如何培养初中生体育课兴趣[J].快乐阅读.2011.

[3]胡胜良.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中学时代.2012(08).

猜你喜欢
体育课兴趣培养
体育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5:2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04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 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