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伟
预习,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环,将预习的环节做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预习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师生共同确定要达成的预习目标
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相互之间能够去探究、补充、了解和熟悉每节课的学习目标与要掌握的技能。当学生提出的预习目标不具体时,教师要给予提示、更正和完善。
2 教师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与方法
学生预习的要求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是知识、技能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时间。预习的方法有多种:独立思考、同学交流、师生交流等,结合平时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预习可细分如下:
(1)反复阅读法。预习时应先把要预习的内容通读一遍,然后细读。对复杂的操作步骤和知识点要字斟句酌,充分弄懂其含义,同时要把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记录或划下来,以便等到上课时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
(2)练习操作法。仅是冥思苦想,没有实际操作会眼高手低,学生必须边看、边想、边练、边总结。
(3)设疑法。古人云“学则需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生做好预习工作的要点。
(4)记录学习笔记法。学生笔记的记录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的学习思路和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与课本内容相关联的新旧知识、概念等,初步体验本节课的全新知识,并尝试与实际操作相联系。
(5)新旧知识联想法。预习要学会举一反三,结合原有知识,发现自己的缺陷,使知识结构得到弥补和完善。
(6)预习的六把“金钥匙”。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查,初读新文章,用好字典、工具书;思,感受作者的想法,你有什么问题;画,俗话说“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批,“不动笔墨不读书”,批的越多越细,学的越深越精;议,让学生议一议能产生火花。
3 教师出示预习目标,并对学生的预习做好指导
预习目标是学生预习时要完成的任务和要掌握的知识点。预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解决问题为准则,应把学生在本节课要掌握、理解的知识、技能、规律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时的思考与研究而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在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设制预习问题时应遵循几个原则:
(1)应该目标明确,便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2)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应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
(4)应本着简明扼要,循序渐进的原则。
4 学生整理预习内容,记录好学习笔记
预习笔记的记录内容通常包括:预习内容的目标、知识点、操作步骤、错题分析、重难点等,对记录的知识点、错题的原因、操作的重难点配以解析。
5 教师集中典型错题形成纠错本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详细整理典型的错题,形成错题本,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和对策,防止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6 组内讨论预习难点,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交流同学之间能发现许多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能商讨解决。通过小组内讨论,教师可以明确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有效预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管学习的时间么紧张,一定要坚持预习做好记录,了解课堂教学中基本知识,标注重点与难以理解的内容。
(2)根据教学进度与内容,保证预习有足够的时间,课前预习要在完成其它学习任务后进行,不能为预习而预习,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
(3)预习要坚持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课时预习、单元预习,或寒暑假进行整册预习。
(4)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因课业负担重而不重视预习的学习方式,避免使预习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地看一遍书,感觉都看懂了,上课时不能全神贯注地学习,认为本节内容已懂,心不在焉,自以为理解透彻的错误想法。
预习能增强记忆效果,预习能增强求知欲望,预习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探究的学习能力,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信息技术教学中指导好学生的预习,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