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振
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竞争就开始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把无意识的竞争变成有意识的竞争。从此以后,竞争充满人们的生活。
发达的商业社会更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综合体。在激烈竞争中,优秀的公司都想成为商业巨头,打造自己的百年品牌,青史留名。然而,绝大部分公司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却掉进了形形色色的陷阱中,把梦想变成了墓碑。
为什么同样优秀,有的公司拥抱了梦想,而有的公司得到的却是墓碑?在笔者看来,两者都和竞争有关,只是前者的竞争目标是消费者,后者的竞争目标是同业者;前者竞争的本质是创造,是多赢竞争,后者竞争的本质是索取,是零和竞争。
竞争的陷阱
说到竞争,几乎每个在商场中奋斗的精英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如何从社会上获取到尽可能多的稀缺资源,帮助自己的公司战胜别的公司,进而摧城拔寨,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就是这种思维导致了很多优秀的公司和梦想失之交臂,一头撞上了墓碑。曾经的央视标王秦池集团,借助媒体的炒作,声名鹊起,市场份额暴涨,最后忽略了赖以生存的根基—秦池酒,导致东窗事发,一败涂地;曾经的巨人集团,为了梦中的巨人大厦,荒废了自己的主业,结果资金链断裂,一夜崩塌。改革开放30余年,垮掉的优秀公司,数不胜数。
这些垮掉的公司都受索取型竞争思维的支配,都在和同业者竞争,陷入了竞争的陷阱。在他们脑海中,消费者有限,市场大小有限,这些稀缺资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企业只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找到存活下去的理由。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优秀的公司看不到陷阱边上的墓碑,仍然深陷泥沼。最近传出亏损的新东方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中国的培训市场上,新东方表现一直十分强劲,深受学员喜爱。近年来,新东方大肆扩张,疯狂建校,截至2012年5月,其已在全国49个城市设立了55所学校、7家产业机构、32家书店以及600多家学习中心。
新东方之所以大幅度扩张,是因为在新东方管理层眼中,市场是有限的,如果不大肆扩张,市场就会被同业者夺走,自己将无立足之地,难逃灭亡的厄运。
优秀的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帮助了消费者,获得了消费者理性的支持;优秀的公司之所以难以卓越,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从消费者身上转移了,他们把目光投向市场份额,投向了同业者。盲目的市场份额帮助不了消费者,只能获得消费者感性的追捧,为公司塑造的是短暂的虚假繁荣,埋下长久的隐患。新东方如此,很多优秀的公司也如此。
如果市场是无限的,很多优秀的公司不会盲目追求市场份额。大多数盲目追求市场份额的公司,在潜意识中认为市场是有限的。因为市场有限,所以他们要和同业者竞争,甚至两败俱伤,在所不惜。
市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如果你问在市场中跌打滚爬多年的商界精英,市场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我想大部分人会说,市场是有限的。因为,如果市场是无限的话,那就意味着他们的产品总能销售出去,总有消费者购买,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为了市场份额而和竞争对手死磕。如若如此,工作中承受的那么多压力从何而来?
事实上,如果认为市场是有限的,就陷入了竞争的陷阱。认为市场是有限的,是思维固化、缺少创新的表现,是把目光限制在特定需求的结果。就像是19世纪20年代的福特公司,只生产黑色T型车,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下,就算没有竞争对手,福特也很难卓越。
如果只满足消费者特定的需求,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市场必然有限。在这种状态下,要想把有限的市场变成无限的市场,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
IBM公司从实体商品转向软件和服务,把大型机变成定制服务的载体时,极大地提升了市场空间;iPad是成人的游戏,当它附加上婴儿电子保姆的功能时,其市场空间无疑大幅度增加;房屋是用来住的,当开发商把它附加上投资功能时,引爆了房地产市场。
事实上,每一种消费行为的唤醒,都能大幅度提升市场空间。当公司无力发现消费者潜在的需求时,他们面临的市场就是有限的;当公司不停地激发消费者潜在的需求时,他们面临的市场空间就是无限的。如图所示。
寻找无限的市场
消费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在需求。比如电子商务出现之前,人们会觉得去商场购物理所当然;彩色电视出现之前,人们会觉得电视就应该是黑白的;在宝洁公司进入中国之前,很多人不用洗发水洗头,更不用说护发素。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滞后性,给卓越的公司提供了超越消费者需求的机会。
把消费者视为竞争对手,就是和消费者比赛发现消费者需求的速度,不断激发并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通过满足消费者形形色色的需求,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把消费者视为竞争对手并取得胜利的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者。
很多卓越的公司是通过战胜消费者胜出的。索尼公司生产出卡带,在和消费者竞争中取得了胜利,引导了消费者的需求,为索尼的卓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微软公司构建了Windows系统,引导了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同业竞争对手,成为了卓越的公司;腾讯公司没有停留在QQ软件的成功上,开发出微信,满足了消费者微通话的需求,赢得了竞争,在这个领域,它没有竞争对手。
把消费者视为竞争对手的公司,并不意味着不关注市场份额。他们在关注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关注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他们依据自身服务消费者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份额。苏宁电器不愿意过快扩张,并不是因为市场空间足够支撑其未来发展,而是因为自身服务消费者的能力有限—缺少批量的成熟店长;新东方选择野蛮扩张,而自身能力无法满足新增的消费者的需求,终致其亏损。
把消费者视为竞争对手的公司,重视行业生态建设。物种的丰富性确保了生物链的稳定,在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中,每种生物都能实现持续发展。消费者的一种新的需求产生后,也会形成一个生态体系。把消费者视为竞争对手的公司,会开放地培养同业者,建设完善的生态体系。
传统的竞争理念容易忽略企业赖以生产的根本—他们的服务对象,而导致很多优秀的企业陷入竞争的陷阱。只有把注意力放在消费者身上,和消费者竞争发现其潜在需求的速度,并设法满足它,企业才能成为卓越的公司,实现其百年老店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