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大田土堡的人,大多赞同一种观点:土堡的建筑魅力和智慧,绝不输于福建土楼。
在专家解读中,福建土堡区别于福建土楼,江西围屋,广东、广西围龙屋,广东开平的碉楼,“是土生土长、独一无二的乡土性建筑,数量少,建筑形式、立面效果比土楼生动活泼,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古代防御性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
土堡与土楼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土堡以防御为主,土楼以居住为主。土堡具有猛烈的火力攻击能力,往往由厚重的堡墙、外凸式碉式角楼(专门用于打击死角中的来犯者)、畅通式跑马道、防火注水孔或注水槽、密集的斗式条窗和竹制枪孔等组成,这些建筑结构,都有防御的功能,且堡内多有水井、粮仓、火药库、珍宝库等设施。
建土堡的原因,一是动乱年间防匪盗,二是盛世年间显身价,图一种“平时则乐,乱时则安”的生活理想。新近获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田土堡群,分布于均溪镇许思坑村、桃源镇东坂村、太华镇小华村、建设镇建国村,由芳联堡、安良堡、泰安堡、广崇堡、琵琶堡五座土堡组成。这五座土堡,是大田土堡精髓所在,大田土堡之行,可跟随它们步步走访。
土堡因地制宜的创造力令人震撼,不管是在山冈、坡地、水田,都能看到它们,所以它们形状各异,方形、方形圆角、前方后弧、圆形等等。在大田建设镇建国村的琵琶堡修建于明代,依梯田区域的小山山形而建,从高往下看像倒地琵琶。因在梯田山头,有人如此描述此地美景:“堡作琵琶路作弦弹响千年古韵,田为画纸秧为墨画出四季风光。”琵琶堡是大田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土堡。
山坡类型的土堡,有清代建成的安良堡,被称作“会爬山的土堡”。
安良堡位于桃源镇东坂村湖坵头,因依山势而建,土堡的房间,像是一层层摞上去的。进入堡门,迎面是面阔三间的上下堂屋,左右是用大块毛石砌筑的阶梯,两条梯道通往堡顶,站在堡顶中轴线的厅屋,三面景致尽收眼底,可以想象在有敌情之时,这种建筑在防御上的优势。“爬山”的特性,使得土堡的厅屋,与正门形成高达14米的落差,非常壮观。
安良堡所在的东坂村是桃源镇海拔最高的村庄,是个畲族人聚居村,历史久远,中医和易学是东坂巫姓代代相传的秘术。当地人盛传该土堡的建造者是一位道士,他在墙骨里使用的,全是竹片和杉木条,这种传说,颇有种“世外高人隐于深山”的感觉。
还有一种类型的土堡被称作“田中堡”,即位于一片田地中间的土堡。此类土堡在大田有潭城堡、凤阳堡和泰安堡等。其中小华村的泰安堡,四角建有明显高过土堡其他建筑的角楼,每层均密布射击孔。泰安堡厚厚的石制门框上有三道门栓洞,据说是因其曾有三层“防盗门”。小华村还有广崇堡,与泰安堡遥相呼应,由院落式的围屋和炮楼式的厢房组合而成。
大田规模最大的土堡是芳联堡,位于均溪镇许思坑村中大山脚下,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据载:“堡内二进悬山式木结构深院为村中张应滥所建,计76间;其子元梅,再耗巨资,继建东西、南北各长60米,高约9米的外围,形成占地3600平方米、拥有160间房的大土堡。”据传,张元梅之所以如此大兴土木,是因其在省城读书“见过世面”,曾看过一半月形的土楼,芳联堡便是依照那土楼的形状改造的。
芳联堡坐北朝南,前方后圆,其中轴线上排列着二进院落,两侧为横屋,前有半月牙式池塘,后为弧形堡墙。堡内粮库、水井、碾房、风车、石臼等生活设施样样俱全。土堡内精致的木雕窗花,显示出张家当年的殷实富贵。据说堡内最多住过400多人,如今仍有张氏后人居于其中当“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