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份,是学校开学的日子。这一天,凡是新入学在校住宿的大、中学生,都会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新的学校报到,从此脱离父母,开始过独立的生活。我们常常看到,人到中年的家长,拖着沉重的行李,行走在去校园的道路上,儿子(女儿)空着双手,跟在父母背后;父母爬上爬下忙着挂蚊帐,儿子(女儿)在一旁袖手旁观看着,或者与刚刚认识的同学闲聊……如果学校和家处在同一个城市的,每到周末,孩子就将这一个星期换下来的脏衣服和袜子一股脑儿地带回家,让妈妈给他(她)洗涤;到了星期日的晚上返回学校时,再将母亲为其洗干净的衣服和袜子带到学校;周末,再将换下来的脏衣服、袜子带回家。如此循环,直到大学毕业,甚至结婚之后,还不会洗涤、料理家务,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这种现象,现在比比皆是。结果呢?孩子除了会读书之外,其他一概都不行,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实际上,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些家长过于疼爱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其结果是孩子失去了独立性、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成为难以立足于社会的人。其实,孩子到了3~4岁,就已经萌发了自信心和独立性,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此时,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趋势,适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逐步做到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正确使用小匙进餐,饭后擦嘴漱口;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学会上厕所等。
4~5岁。学会正确地洗手、洗脸和刷牙;学会使用筷子;独立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并把它们放在固定的地方;学会整理床铺;学会大小便自理等。
5~6岁。能正确迅速地洗漱;进餐时不出声音,饭后自己收拾干净;能迅速而有序地穿脱衣服和鞋袜;女孩学会梳头,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等。
如果孩子到了6岁还没有具备这些能力,那么,家长不管孩子有什么困难,都不能再插手了,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让其从失败中学习,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