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娜
【摘要】教师职业面对的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而不是物,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合理地管理班级尤为重要。本文从班主任的威信、班级气氛、与家长沟通、班会课和班主任自身成长五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优化班级管理。
【关键字】中学生 心理学 班级管理
中学阶段是个体从童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个体生理成熟、社会化发展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以旺盛的精力吸收着一切科学知识的成果,探索着人生的意义。同时,随着他们大量接触社会信息,面临着在社会生活中选择什么方向成长的问题,面临着要进行人生道路的抉择、交往与友谊的寻求和生活意义的探索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灵活运用心理学已有的研究成果,优化班级的管理,做到事半功倍。
一、班主任威信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在校园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班主任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其班级仍然问题不断;有的班主任闲庭信步,学生却积极听话,这就是班主任个人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
中学生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许多中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们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中学生在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转到社会和家长所希望的行动上来,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威信是一种亲和力和感召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个有威信的班主任,他的学生就亲其师,听其言,信其道,效其行。因此,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一定要树立个人威信。
二、班级气氛
1.班级凝聚力。班级凝聚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班风,是班级形成的深层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如学习行为)。它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班级凝聚力会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和群体意识。这种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和制约着学生,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
2.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是学生个人和群体交流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这个长时间固定的学习生活空间,班主任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同时,班级文化这种潜藏的功能,可以使班级形成集体舆论和心理氛围,从而出现团体中多数人的一致心理行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建设班级文化:班级的环境建设;班级的标语;班级特色栏——心理氧吧,班务栏,班级管理规定,班级活动照片等等。总的原则是给学生归属感。
实践表明,班级气氛好,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的班级课堂气氛好,日常管理也不用操心太多。我们希望学生高兴而自豪地说出,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三、与家长做好沟通
众多从事心理辅导和治疗的专家都认为,早期经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而问题家庭是导致问题儿童出现的重要原因。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
班主任在接手班级之前,每个同学都带有家庭成长的烙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如何引导孩子看书、与人交流、为人处事、家庭生活作风、待人接物方式和消费习惯等等)对孩子的认知、个性、社会化、心理健康等因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无形中加强家长本该承担的孩子教育问题。必须让家长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教育者不仅仅是教师,家庭是孩子的重要课堂,家长是孩子的家庭教师。
四、善用班会课
班会和学校安排的某些自习时间是班主任和学生增进交流、拉近距离的有效时机,同时也是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大好时机。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班会不是简单地宣布学校的文件和事宜,更不是说教、训话,那样的话只会适得其反,不但教育没有效果,学生还会反感。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最后再一起来分享各自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增进彼此的交流。
五、与班级一起成长
班主任除了要和一般教师一样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全班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学班主任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很多班主任尤其年轻班主任感到压力很大。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与班级一起成长,学着关爱自己多一点。日常生活、工作中,班主任要学会自己进行疏导和排解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倾诉,参加户外活动,合理宣泄,培养课余爱好等等,寻找自我疏导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红娟.班主任个人魅力对学生的教育作用[J].考试周刊.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