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退出与否“欲说还休”

2013-04-29 08:03石力
商·财会 2013年9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汇率

石力

摘要:2013年6月美联储宣布将逐步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一时间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紧缩时代的来临。时隔三个月,美国又宣布将暂缓退出QE3,投资者又恢复了对未来的良好预期。短时间内,美国一退一进,在世界金融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美国为何出尔发尔,QE3的进退又有何玄机,中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又当如何决策。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汇率

一、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的背景

2012年,在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之下,美国国内的各项经济指标仍旧持续走低,失业率高居不下,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旧形势不明,美国借机推动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政府高调推行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表面上是刺激经济,其深层次的原因二:其一是欧洲为了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欧洲央行推出无限量直接货币交易方案 (OMT),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可以应成员国申请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其国债,这就为欧元区实施量化宽松打开了闸门。作为世界货币“老大”的美元不能对于欧元的宽松坐视不理,美元的量化宽松势在必行;其二是适逢美国大选,作为民主党候选人的奥巴马必然推行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试图恢复日益低迷的美国经济从而赢得更多的选票进而赢得大选,美联储作为奥巴马的左膀右臂,挥舞量化宽松的武器,自然是情理之中

二、 美国退出又暂缓的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对于经济萧条与金融危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都是政府的首选之策。从近期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现复苏迹象,退出的时机似乎成熟,美国做好了退出的打算,但其实不然。

第一,“退出预期”反馈不佳。自美国政府宣称即将退出QE3以来,投资者的“退出预期”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强烈动荡:美元走强、各国股市趋软、金价下行等。其内在原因为量化宽松的政策导致美国释放出来的巨大的流动性,几乎全部转移到了国际商品市场以及新兴经济体市场,紧缩周期来临,降低了市场的风险偏好。因此美联储于9月18日结束的议息会议上宣布暂缓开始退出QE3,其中近期国际市场的“退出预期”的反馈,表明现在不是合适的退出的时机。

第二,美国经济仍未彻底走稳。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虽然有所好转,但是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美国发出退出的预警之后,各项数据的预测值都有下降的趋势。美国是一个依靠债务增长模式发展的国家,债务的上限问题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实行量化宽松的政策之后,各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的增加,“退出预期”又使得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增加,使得美国的债务问题更加的严重,所以退出QE3短期看不为明智之举,只能暂缓。

综上所述,美国首先放出风声,要开始退出QE3,然而这种退出的预期使得市场的反应并不良好,于是美国紧急刹车,暂缓退出。一个经济政策也是有其自然的周期,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退出QE3是必然的,然而在短期来看,目前退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各方的反应也太过巨大,美国政府在其自身利益尚未最大化的条件之下是不可能贸然退出QE3的。

三、 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

暂缓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虽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新兴市场经济体此前面临的金融压力,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反弹并非建立在投资者对新兴市场重燃信心的基础之上,原来存在的问题仍然存在。

第一,被动货币调整影响我国货币环境正常化。被动的货币调整,不仅是应对外资的流动与流入,同时也削弱了货币调整的自主性,使得货币政策的运用难以对于国内的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有更有效的作用。

第三,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增加。作为美国最大的债主,中国持有了大量的美国国债。美国国债的长期收益率与美国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维系与退出,对于中国的外汇资产来说影响甚大,风险也偏高,外汇储备的贬值将导致国家财富的缩水,加大了外汇储备的管理的难度。

第三,汇率变动。美国的量化宽松,使得美元持续走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增。维持目前的政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更大,如果迫于国际的压力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我国的出口贸易,对我国正常的贸易进出口有着明显负面的影响。

第四,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金融风险加大。通过美国的量化宽松,将危机成本与风险转移到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加之国家增发必要货币,引起流动性泛滥。量化宽松会使政府在利用银行储备金以及利率的变化进行调控上受限,调控的过程容易被动中断。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将会使稳物价与保增长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扩大,不易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面对美国在量化宽松上的举棋不定,中国仍旧应当坚持以我为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调控有序,进退得当。

第一 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增强货币政策更大的自主性,就要做好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避免货币政策被动宽松。在采取增持外汇储备与提高存款准备金作为一般性的应对策略的同时,将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提前,把过于泛滥的流动性堵于国门之外。必要时可采取规定缴纳无息存款准备金,或者征收资本流入流出税的方式,增加资本流动的成本,严格控制资本的过快流动。对于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入流出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尤其是短期投机的资本行为,更应当加大监管的力度,以保障正常的资本流动和投资的需求。

第二,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压缩的很小,在暂缓退出的条件之下,应当尽可能的多采用利率调节的方式。利率调整速度快,对物价的影响时滞较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物价尽可能的稳定。在短期来看,对于央行外汇占款的情况要给予更加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外款比例发生变化的时候,要积极采取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对冲的操作,以稳定外汇市场的变化。三种工具灵活运用,互相配合,对于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稳定汇率,应对挑战。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对于缓解我国的国际压力与解决进出口困难都有重大的意义,也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基础。量化宽松下,美元持续走软,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可适当增大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区间,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拓展空间。在人民币面临升值提携压力的同时,允许人民币的有效汇率一定程度上贬值,可进一步增强贸易进出口的活力。与此同时,应当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加深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区域合作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的标准,以脱离目前过分跟美元挂钩的现状,保持汇率的稳定。

第四,加强外汇储备的管理。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同时也承担着美元贬值导致未来金融资产实际购买力缩水和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变化导致资产降低的风险。外汇储备管理应当从角色转变上入手,从国际储蓄者到国际投资者,以降低量化宽松的资产风险,积极稳妥的推进外汇储备资产比例的转变。深化“走出去”战略,降低对国内机构与企业海外投资的限制条件,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机构和企业更好更快的走出去,实现在海外资产持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使国民财富保值增值。

第五,呼朋引伴,共同应对。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一员,中国与世界上其它的新兴经济体都有着同样的处境与困难,此时更加需要加强各方的合作,深入交流沟通,增强危机的抵御能力。在国际舞台上同声共气,缓解我国面临的诸如人民币升值等国际压力。(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潘成夫.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 实践与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008): 4-9.

[2]姚斌.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上海金融, 2009, 7: 33-36.

[3]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美联储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的原因, 影响与启示[J].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11): 39-44.

[4]穆争社.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及运行效果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0): 25-31.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汇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政策背景下的汇率避险选择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新兴市场汇率风险再聚焦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