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裕峰
摘要: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中国现代大学存在严重的泛行政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我国的现代大学背离了学术本位的价值属性。本文通过对中世纪大学、近代早期大学改革以及德国、美国大学的影响,阐述大学学术本位价值的回归,使大学成为人类永恒精神的殿堂。
关键词:现代大学本质行政化迷失学术本位价值
一、 中国现代大学本质的迷失
(一) 行政化与中国现代大学本质的迷失
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是迫于外力因素下产生的。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现代大学总是受制于行政体制,存在明显的行政等级制。行政权力的无限扩大,使我国现代的大学本质迷失了方向,学术性价值没有得到彰显。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界限不清。在大学组织的运行中,行政科层管理模式不仅规范了行政机构及其行为,而且规范了学术活动及学术人员的行为,行政逻辑统率了整个学校,学术逻辑退居次要位置。此外,有不少的教授进入行政系统,在无形当中强化了大学的行政权力,使得部分教授无心学术研究,在行政事务上耗费过多精力。
泛行政化导致现代大学精神异化。与欧美国家的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的管理权一直掌握在政府及其所授权的大学行政组织和有关官员手中。所以,从学科、专业的调整与设置、到经费预算、招生指标等不得不严格按照政府指令行事,政府仍然控制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权。高校在某种程度上要屈服于政府,从而大学就很难有自主权。泛行政化导致大学的主要价值发生偏离,大学呈现出学术腐败、大学功利化和大学生教育精神缺失等等问题。各种各样量化评价标准使师生忘却了大学是探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他们急于应付指标和评职称等等。
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现代大学的严重地行政泛化倾向很大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历史角度窥视大学本质,了解世界大学的发展与改革,把握现代大学本真要义,对我国大学改革发展十分必要。
二、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学本质的演变
(一) 中世纪大学
公元1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以及新市民阶层的出现,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催生了新的教育机构即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的中心。它一般有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是当时学术和科学活动的中心,担负着探索知识的责任,表现出自治的特点。例如大学有集体迁移的自由;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等等;大学的这种自治特点成为了大学学术研究自由的重要保证,也对以后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二) 近代早期大学
近代早期,由于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戒律的严格控制,大學逐渐失去了那种学术和科学中心的地位。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使 18世纪兴起的各种专业技术学院取大学而代之。这种学院通常只涵盖一个方面的知识,教授也更多地是传授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进行职业训练。与享有自治的中世纪大学相比,在本质上有所区别。它偏离了以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学术价值,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在追求真理、探索知识还是追求实用的泥潭中思索,探讨大学的本质。
(三) 德国大学、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
麦克莱兰说:“近代西方社会的所有大学中,德国的大学可能是最有意义的。它们首先将教学和研究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近代大学模式。它的学术自由、严谨的精神……都成为引起世人羡慕、详尽研究和效仿的对象。”
1810年德国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与之前的大学相比,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在理念上有自己的特色。他认为:大学是以纯学术研究为任务的教育机关,大学应更注重普遍人性与个性化教育;大学应兼顾研究与教学两方面,不应该受政府和教会等外界势力的干扰,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在这些新理念下,德国大学成为了现代大学的发源地,并广为世界各地所羡慕和效仿,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大学的模式在美国得到模仿,但美国的高等教育却很少具有德国性。轰轰烈烈的赠地运动的兴起,使美国创立的州立学院很好地适应了美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康乃尔计划和威斯康星的新的教育精神在美国各大学的传播,表明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由注重学术的探讨步入与社会的问题的接轨。1876年以开展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标志着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开端。到20世纪中期形成的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世界高等教育树立了另一个新的典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高等教育慢慢地流行实用主义、职业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的追求真理的教育观受到威胁。著名的教育家哈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针对美国缺乏大学的理念,大学的专业日益狭窄和零碎,大学日益功利倾向进行了批判。他提出了“大学应是灯塔,不应是镜子的”的命题。大学的天职在于追求真理,而不是任何工具性的价值追求,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成为“真正的学术中心”和“创造性思想的家园”。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关于生存和世界“意义”的认识。
三、 回归现代大学本质之道
回归学术本位价值康德曾经说:“大学学术共同体中包含一个教学独立于政府支配之外的学部是绝对必要的……, 大学是由各种不同学科的学者通过劳动分工而从事学术大生产的组织。简言之,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learned community)”,大学是追求真理的殿堂;是学者独立于行政体系自由进行知识追求的天地;是把年轻人集合在一起学习、思考和反思的机构。让大学回归学术本位价值,大学宁静下来才能能弱化泛行政化现象。回归学术本位价值是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根本要求。为此我国大学应该:1.明确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属性。大学是学者与学生组成的共同追求真理的共同体。学术价值应该成为决策的最高准则,而不是从属于行政体制。2.树立学术自由原则。3.根据学术发展的要求配置和使用教育资源。尽量使大学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位学术服务。
回归学术逻辑导向我国大学要改革行政化倾向应该回归学术逻辑导向。加强专业权力,规范大学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条件。主要措施有:1.建立教授治学的组织机制,例如设立教授评议会。参与学校的各种决策事务,为充分发挥教授的学术修养和专业智慧的作用创造有利的条件。2.建立服务于学术发展的大学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