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当前我国农村仍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还十分严峻。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在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向城市转移是关系到农民增收的大问题。
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都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培养成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貫彻中央文件精神和相关会议精神,做好职业教育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扎实推进剩余劳动力工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转移措施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观念传统,忽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是非常稀缺的,但相对的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生源却严重紧张。如此鲜明的对比,与农民对于界定求学和成才的错误观念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农村普遍认可高等教育忽视职业教育。上大学才是成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几乎所有中小学毕业的学生都以考进高中进入大学学习为奋斗目标,严重忽视了个人实际情况。
2.师资队伍质量令人堪忧
首先,农村职业学校缺乏专业的技能教师;其次,许多学校采取从社会上招聘专业技师的办法来填补师资空缺。但是所招聘来的专业技师,虽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又缺乏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再次,由于专业课教师匮乏,导致少数专业课教师,由于超负荷工作,无暇顾及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动态,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梳理,知识结构老旧,也影响了教育质量。
3.办学模式单一
固守传统教育模式,统一制式的办学模式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却不利于对已经从业的大量成年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因为成年劳动者没有固定的统一的剩余时间,没有足够的剩余时间用于接受教育和培训,这样不能接受培训的劳动者就会占有很大比例,这样下去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还是得不到明显的提升。
4.政府投资少,办学条件差
职业教育需要配备相应的实习设备,所需经费量大。相较于同类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耗资比普通教育要多出一到两倍。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导致不少学校把资金转嫁到受教育的学生身上,高收费问题又涌现出来。高额的学费让很多有意报考职校的人望而却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的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但数量大,而且分布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制约性因素。
1.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处于劣势,这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农民择业的范围广,就业的路子宽,谋生的渠道多。既能适应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又适应技术密集的工作,较少受外界条件的制约。相反,一个素质较低的农民,只能在极其有限的地域和产业范围内实现劳动就业。
2.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人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过多将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和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上亿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3.相关法律保障缺失
进城农民工也难以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也很难享受城市居民的基本服务,比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
4.劳动力市场不健全
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不到位,管理效率低下,大部分农民工基本是自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政府对于我国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缺乏合理的宏观调控,对农村劳动力的总需求、总供给缺乏有力的调节,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缺乏组织与指导。
5.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的比例很小,用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愿与务工者签订合同,造成了农民在务工过程中遇到纠纷得不到法律保护。
三、职业教育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1.职业教育培训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的关系
人口的教育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更有可能采用新技术,其产出和收入要比没受过教育的农民高很多。目前。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日益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农民工工资实际上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性收入。
2.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就业选择能力的影响
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出外工作时的选择能力就会越强,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就业区位、从业时间和对所从事的行业的选择上,受教育年数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越大, 获得的机会就越多。
3.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的稳定性分析
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偏低,他们属于兼业型的亦工亦农的转移,大多数人的就业并不稳定,有40%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完全脱离农业,农村劳动力只能进行低层次不稳定的转移,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4.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影响
职业教育这种特殊的劳动处于劳动力供需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特殊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因此,它在劳动力转移去向、转移规模及就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加强职业教育重视程度
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经费,拓宽职业技术教育投融资渠道,拓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形式,是促进河南省乃至全国各省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
2.强化职业教育针对性
职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为劳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等新型劳动力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因此,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是提高职业技术教育效率,有效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科学合理转移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