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勇夺“中华技能大奖”

2013-04-29 10:44聂俊峰陈之玮
当代党员 2013年6期
关键词:架桥孙家架桥机

聂俊峰 陈之玮

架设桥梁,是他的工作。

让天堑变成通途,是他的梦想。

他就是2012年“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交二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架桥队副队长孙家林。

与起重机一见钟情

1980年,16岁的孙家林进入二航局第二工程公司,当了一名起重机操作手。

行走在纵横交错的钢筋混凝土上,倾听着工地上机器的轰鸣,目睹同事们操纵着各种起重设备,孙家林感到热血沸腾。

一踏上工作岗位,孙家林就喜欢上了起重工作——这些在外人看来枯燥的起重工作,他却“一见钟情”。

从此,这个“菜鸟”将“勤奋”当成座右铭,天天缠着师傅问这问那,学习起重机操作技术。

“这小子踏实肯干,又肯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师傅江成根十分欣赏孙家林。

可不久,这个让他欣赏的弟子却捅了娄子。

一次,孙家林操纵起重机起吊一件机械装备时,因操作失误导致装备突然脱落。

“这是哪个教你的?像你这样能学得出来吗?”江成根有点恨铁不成钢。

自信满满的孙家林愣住了。从此,他记住了机械操作行业的一条铁律:不论手艺高低,一次马虎大意就可能铸成大错。

打那以后,孙家林的座右铭里多了“仔细”二字。

几年间,凭借“勤奋”和“仔细”,孙家林的操作技术突飞猛进。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即使走南闯北,他的行李里总会放着一摞书,一有空闲就拿出来看。他不仅干得比别人多,而且每次上机都要求自己比别人更认真仔细。

埋头创新,“土专家”名声大噪

1996年,浙江瓯江大桥工程(现更名为温州大桥)现场。

孙家林戴着安全帽,蹲在工地旁的石墩上,一会儿看看不远处还没有完工的桥,一会儿又用木棍在地上划着图形,眉毛拧成了疙瘩。

由于当时中交二航局没有架桥机,公司只能租用架桥机,或直接将架设工作分包给其他单位。

但这次,因为价格方面的问题,公司既租不起设备,也无法将工程外包。

眼看工期就要被耽搁了,孙家林急得茶不思、饭不想。

“要是我们自己有一台架桥机就好了。”有了这个念头,孙家林顾不上休息,一会跑工地,一会画图纸……凭着丰富的经验和一股刻苦钻研的劲头,他通过自行设计,硬是拼装出了中交二航局的第一台架桥机!

当这台架桥机完成了30吨砼空心板的安装任务后,工地沸腾了,孙家林疲倦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起重工孙家林为公司节省成本80多万元!”消息在公司迅速流传,孙家林一鸣惊人。

初战告捷,孙家林增添了自信。从此,他对钻研各种新的起重、架梁工艺更加起劲。

1999年初,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该工程不仅高架桥多,而且架桥的难度大、任务重、工期紧,困难重重。

作为现场工长的孙家林,用万能杆件拼装了50吨龙门吊机,同时拼装出两台架桥机,将重达50吨、长20米的砼箱梁安装到位。

为解决场地狭窄、桥梁曲线大的难题,孙家林还创造性地设计出轮胎式运梁平台和装载机动力牵引运梁工艺,不仅比传统工艺节省资金50余万元,而且让工程竣工时间提前了两个多月。

这一系列创新,让“土专家”孙家林名声大噪。

“土洋结合”,征服大海

2005年,位于江苏东南部、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的苏通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皮肤晒得黝黑的孙家林伫立海边,望着广阔的海面陷入沉思。

在他面前,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的建设任务,此项目要求在40—60米高的桥墩上进行水上施工作业,施工难度很大。等待他们的,是架设跨海大桥的世界一流技术难关。

“我一定要征服这片大海!”孙家林暗下决心。

巨型架桥机的安装,是项目部面临的一大难点。

拿到苏通长江大桥架桥机的图纸,架桥队的每一位队员都不由得捏了一把汗——大桥的零部件有上千个,最小的一个也重达26吨,且组装极为复杂。

架桥队技术员史绍明心里直打鼓。

“要么不干,干就要干好!”孙家林对史绍明说。说完,他就抱着资料细细研究起来。

一连几天,孙家林几乎都是抱着资料睡觉。几天下来,他对每一个零部件和每一个安装环节都了然于胸。

经过一番苦战,架桥队成功拼装好了“巨无霸”架桥机。

光有架桥机还不行,接下来,架桥队进入最为关键的架梁施工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闪失。

“怎么吊装呢?”面对宽阔的大海,队友们拿不定主意。

“我们来个‘土洋结合。”孙家林决定迎难而上,结合架桥机主桁架的特点与现场实际,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多钟吊装方案,通过设置专用吊具、软绳捆绑、钢丝绳捆绑等“土方法”,优质、高效地破解了当时业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令大桥按时、顺利完工,并且创造了“最深基础、最高桥塔、最长拉索、最大主跨”四项世界纪录。最終,苏通大桥工程荣获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为二航局打造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一连串大战下来,“土专家”的技术逐渐炉火纯青。

言传身教,“土专家”勇夺“中华技能大奖”

孙家林出名了。但他仍然时常想起师傅当年的教诲: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大意。

2010年,直接连接江苏与上海的首座特大型长江大桥崇启大桥建设现场,孙家林正在进行安全检查。

“孙队长,托架的支垫强度不够,箱梁有点下坠倾斜。”项目部工作人员汪德元汇报说。

“挂了多少梁了?”

“一共14匹梁,已经挂了一半。”

“卸下来,重新挂。”孙家林不容置疑地说。

“用不着吧?直接将下坠部分重新顶起来,再新加入钢支垫塞实塞紧就行了,一般都是这么做的。”有部分员工不理解,认为是多此一举。

“不行,随着梁的增多,桥梁重量就会增加,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孙家林坚持说。

“可这要耽误工期呀。”

“安全最重要。”孙家林强调说,“不能为了赶进度而无视安全隐患!”

在孙家林的坚持下,队员们重新进行了安装。

“师傅的严谨作风让我们获益匪浅。”孙家林的徒弟汪德元如今在斯里兰卡项目部工作。对师傅的教导,他感受颇深:“因为海外项目的监理要求都特别严格,在技术规范上不容许哪怕一丁点的误差。而我早就对这种严要求、高标准习以为常,所以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2012年12月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十部委在北京隆重召开第十一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孙家林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成为首位荣膺此项大奖的中国交通建设员工。

猜你喜欢
架桥孙家架桥机
“以侨架桥”谋发展 “架桥为侨”共成长
LARGE TIME BEHAVIOR OF THE 1D ISENTROPIC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架桥机架梁风险评估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鸟巢大作战
吞吐怪兽架桥机
大钟惊魂
玩转正阳门
DJ-180架桥机不解体调头的研究及应用
架桥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