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有价值的幸福人生

2013-04-29 00:44徐苹
中国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价值学校教育

徐苹

秉承“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的办学理念,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国际学校”)近些年不断尝试有价值的学校变革,将“價值教育”的理念融入其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提出并践行一种“更有价值的教育”。为了对国际学校的“价值教育”的实践和理论进行全面解读,本刊记者采访了国际学校校长杨骞。

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如何理解“价值教育”?

杨校长(以下简称“杨”):就“价值教育”本身而言,“价值教育”的意义很宽广,因为人的成长、发展不光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家庭、社会也承担着培养人的任务,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们所谈论的“价值教育”应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中小学的“价值教育”。

如果在学校中,我所理解的价值是“人们在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时,在行动和行为表现中,应遵循的或要追求的一些原则和标准,以及个人的信念和品质”。原则和标准是外在的,信念和品质是内在的。例如,与人交往或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们应遵循并能做到的是诚信,而不是谎言;是相互尊重,而不是轻视、鄙视、侮辱;此外,理解和宽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如果在学校中,我认为“价值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狭义的“价值教育”指对学校中人(学生、教师和教职员工)的“价值教育”,即学生和教职员工认识、认同的价值原则和标准,并由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品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且不断提升价值理性,最终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价值原则和标准。广义的“价值教育”指在办学中,不只有教育,还要有管理。管理既是一种教育,又不只是教育,管理是确保教育实践真、善、美的基础与前提。在学校管理中,经常要面对价值多元甚至价值冲突,进而要进行价值识别、价值澄清,要开展价值引领、价值抉择,从而形成和确立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矛盾与分歧,例如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同一层级的管理者之间、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之间等。对此,我们不仅要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更要形成符合正确价值标准的行为和品质。我们希望学校中的每个人,包括学生、教师和教职员工,都能形成符合正确价值标准和原则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认为学校教育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杨: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不外乎有两个,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关涉价值的。针对目前学校教育的现实,在关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我认为需要强调三方面。

一是注重由培养“知识人”到培养“文化人”的转变。现实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把知识的教育作为教育唯一的追求目标,显然知识教育并不是我们教育的全部目标。经常有人说,这个人有知识但没文化,文化涉及修养、道德、理想、品质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都不能与知识画等号。因此,学校教育要从培养“知识人”转变为培养“文化人”。在教材分析、教材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知识中蕴含的价值深刻揭示并生动展现出来,不能因为考试就把教学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例如,数学既是一种知识,又蕴含着文化层面的东西。数学的思想、数学的应用、数学艺术中的美、数学家的美好品质等,均不能简单归入知识范畴。如果把数学看成是一种文化,那么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要追求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在现实生活里的运用、数学艺术中的美等。

二是人的教育由“片面性”转向“完整性”。人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的生命体。物质的肉体、精神的心灵,能够认知,富有情感,具有行为,具备道德,充满智慧,懂得审美,真实、善良、美好等哪方面都不可或缺。片面性既不是自然之道和人之本性,也不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幸福的人生追求。

三是人的培育由“受动性”转向“主体性”。完整的人和主体性的人是有区别的,完整的人强调一个人不能有缺陷,主体性的人强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主体性,即教师要主动且富有创造性地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积极投身于专业发展,乐于把幸福的职业生活作为承担社会责任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主体性是我们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从思想教育、课程建构、活动设计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的平台。例如,我校的升旗仪式、文艺演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活动,基本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旨在给学生更多自主参与、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机会。其实,我校的校训“自由,自律”就是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理念的浓缩。

至于“如何培养人”,我认为就是要办优质的学校,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打造智慧型的师资队伍,从而培养健全的学生。我认为优质的学校应是: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思想科学,课程结构合理,校园文化和谐,变革机制自主,校园建筑优美,教学设备充足,功能教室完备,信息化程度高。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在确立每个因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是核心,把学生当作主人是关键,因此教育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合作等价值标准和原则是重要的基础与前提。

《中国教师》:杨校长,您想通过这样的教育给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哪些基础?

杨:第一,做事的能力。这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载体和前提。第二,道德修养和价值标准及原则的内化。其中最关键的是真诚与善良,它们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基石。“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干什么。”第三,学习和创新的品质。第四,刻苦、勤奋、坚守、顽强、勇敢、大胆、负责等优秀品质。第五,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尤其要具有对他人理解和宽容的品质。

《中国教师》:杨校长,学校实施“价值教育”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杨:在我校,“价值教育”遵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原则,“价值教育”的实施途径已由原来的六个增加到现在的十二个。

一是以节日为中心的主题月活动。根据每月的主要节日,我校制订以节日为中心的主题教育活动计划,以此开展“价值教育”。另外,我校围绕主题月,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

二是以“价值品质”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我校制订了《以“价值品质”为核心建设优秀班级文化的实施方案》,每个班主任会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级公约、管理制度、具体目标,优化班级环境,开展班级活动,锻炼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进而建设求真、向善、爱美的幸福校园。

三是以“价值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为了不断提升班会课的质量,我校于2012年3月至6月开展了以“价值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全校的班主任都积极参与展示、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既深化了“价值教育”的理念,又探索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四是以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具体应做到四方面。其一,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虚心向学生学习;其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帮助学生改正;其三,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时伸出援手为学生解决困难;其四,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精神支持和锻炼机会,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五是在积极评价中肯定价值。每年毕业典礼上,我都会为每一位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和“十一少年”荣誉证书。“十一少年”,即“全才少年”“勤学少年”“诚信少年”“爱心少年”“勤俭少年”“乐观少年”“责任少年”“才艺少年”“礼仪少年”“自立少年”“特色少年”(“特色”可以是其他任何美好的个性或优点),是围绕十个基本“价值品质”,通过学生自评、其他学生或教师推荐产生的,每班可评选出若干名。

六是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价值。我校先后创建了科技、农业、工业、历史、社区等方面的八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价值教育”。

七是在家庭教育中践行“价值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点。我校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介绍“价值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使家长在提高自身“价值品质”的同时注意提高孩子的“价值品质”。另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的共识。

八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价值教育”。对于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有效性和价值性统一的价值取向,在追求合理的有效性的同时,我们建构并实施了追求教学价值性的理论框架。具体而言,有七方面:其一,以学生为目的,把“价值品质”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并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其二,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因素;其三,教学合乎法律规范,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其四,教学符合伦理道德要求,如向善原则、诚实原则、公正原则等;其五,面对基础不一、成绩不同的学生能够一视同仁;其六,以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其七,教师的“价值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尤其是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九是在教师培训中启发价值思考。我校通过“理想激励”“制度规范”“强化学习”“专家引领”“开展论坛”“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们领悟“价值教育”的理念,促进教师们在“价值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前进。

十是在教学管理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贯彻“价值教育”。在教学管理方面,我校提出创建“和谐课堂”,即强调“教学必须面向所有学生,包括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被孤立或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不尊敬教师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等”。此外,校本课程也是落實“价值教育”的重要措施,我校开设了50多门校本课程,涉及传统文化、语言学、科学—技术—社会、动手操作等内容,在满足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十一是在校长引领中坚守“价值教育”。我觉得,校长应自觉担当价值引领的责任。校长的价值引领,即带领大家,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为此,校长既要做好价值澄清与价值选择,又要确立目标与方向;既要明确规范,又要不断创新;既要凭借经验,又要理性分析;既要有理想的信念,又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

十二是在隐性课程和学校文化中发展“价值教育”。我校以“为了生存而学习,为了发展而教育,为了幸福而奋斗”为办学理念,我认为“生存”“发展”“幸福”是人的三个不同追求,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学校的每个人首先要生存,然后要发展,最后要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我们要使教育行为和实践变得更加符合真、善、美的标准。由于种种现实的状况,教育确实出现了较多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在教育实践中多一些真实,多一些善意,多一些美感。

二、“价值教育”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中国教师》:杨校长,将“价值教育”的理念融入学校的管理和课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杨:首先,最大的困难就是对于“价值”的理解,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同和采纳。经济学中“价值”的定义不适合教育;哲学上对“价值”的定义比较抽象,与基础教育的实际和中小学教师的知识背景相差较远。在现有的文献中,关于“价值”的理解分歧很大。例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中对“价值”的定义是“主体对客体需要的一种满足”。我认为“主体”应包括个人主体、集体主体、国家主体和人类主体,而人们往往把“主体”理解为个人主体。个人肯定是主体,但绝不是主体的全部。另外,我认为“需要”一定是一种正当的需要,有利于个人、他人、组织(集体)发展的需要,而人们常常把“需要”理解为个人的需要,不包括组织(集体)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人类的需要。其实,只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得到满足后,个人利益才有可能满足。可以这样说,学校发展了,教师的个人利益就会实现。总之,人们对于“主体”和“需要”理解的偏差必然导致对“价值”理解的偏差,定然会带来行动的偏差。

其次,教师会把“价值教育”归类到“德育”范围之中或者认为“价值教育”类似于“德育”,于是“德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如实效性低、不重视、片面理解、缺少“抓手”、学科教师对德育的“反感”、因效果不明显失去自信等问题)都可以搬到“价值教育”中,这就是没有明确“价值教育”的概念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最后,由于“价值教育”比“德育”更难理解,所以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更高,于是出现了教师素质不适应“价值教育”需要的实际困难。此外,教育质量评价中缺少“做人的评价”,这也给“价值教育”的践行带来较大的困难。

三、以尊重和责任为核心的“价值品质”

《中国教师》:杨校长,贵校的“价值树”是如何形成的?

杨:这个是2010年设计的。2010年5月初,我们去北京师范大学听了石中英老师的讲座。石老师采用同心圆的图形生动呈现了他的“价值教育”体系,其核心的“价值品质”是“仁爱”,我们很受启发,于是就想找到我校重要的“价值品质”,形成我们的“价值教育”体系,并形象地表达。我想到我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校园里种着开发区建区以来的第一棵树,它有28年的历史,极具代表性和历史性。我觉得,人的成长和树的成长在某种意义上具有相似性。树的成长需要大自然提供阳光、土壤,人的成长需要教育提供阳光、土壤,所以我就把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开会讨论后精选的十个“价值品质”放在了我们的“价值树”上。

在这十个“价值品质”中,我们以尊重和责任为基础。原因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后两个比较高的层次之一便是尊重需求,基本满足学生对尊重的需求,可以有效促进其成长。原因二,美国教育专家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尊重与责任”这两项“价值”构成了普遍的公共道德的核心。原因三,我个人对尊重和责任的理解。具体而言,有四方面。其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是尊重与责任的一种体现。其二,从人和他人的交往来看,尊重是重要的前提,沟通与交流如果没有尊重是不能成立的。其三,从我校的培养目标来说,尊重和责任是做人做事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且没有责任感,那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其四,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谈,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比较缺失,学生做事的责任心比较缺失。特别是教师对学生不尊重的现象比较严重,因为师道尊严的历史传统,只要学生出现一点儿问题,必然受到教师的训斥。还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例如教师用书打学生的头,这种现象是学生非常反感的,这里面就存在教师轻视学生的情况。

(责任编辑:徐冰子 梁金)

猜你喜欢
价值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学校推介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