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数字校园的概念、及建设的必要性,推荐其建设措施,以推进优化高职院校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高校;发展
1 数字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的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提出,随后根据这个概念发展出在不同行业的相关数字建设。在我国,数字校园建设是由清华大学率先开始实施的。
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2 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字生活已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更离不开自动化、高效、便捷、理性的数字信息建设。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数字校园建设越来越突出其优良性,不但是高职院校的一种软件基础办公设施,更是提高了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并且已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数字校园的建设,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⑴解决高职院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问题,使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畅通,教师、学生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变化。⑵解决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的传播缓慢问题,在多知识,多创新知识的出现需要及时的传播发扬出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科研信息的掌握,及时了解学校动态,积极参与学校建设。⑶信息本身就是学校的一种资源,作为教学、科研为主的高职院校,信息资源更是一种知识传递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那么就需要把这种资源有效的规划、管理和利用,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学校发展的基础保障。⑷让社会上更多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和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教学人才,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把握发展机遇。
3 优化高职院校发展,推行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建设要围绕高职院校现代化、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进行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总体上推行以下目标。⑴实现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⑵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⑶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科学性;⑷消除信息分立自治局面,加强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4 优化高职院校发展,推行数字校园的建设措施
优化高职院校发展,推行数字校园的建设,建设共享型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系统”、“数据中心”、“共享资源发布平台”三个模块。
⑴综合制作系统建设:采用数字化制作方式,通过数字SDI接口进行信号传输和制作,可获得高质量的课程音像资料。具有剪辑、特技、字幕在线上屏叠加,3D动画实时渲染、光盘记录等功能;满足流媒体精品课程后期加工和课程音像教材、专题制作的双重需求。制作完成输出的文件可以直接和课程发布平台相结合,以提高课程发布的效率。⑵虚拟演播大厅建设:采用广播级摄像机系统和真三维虚拟演播室软件,信号采用数字SDI进行传输和处理,以保证高质量的图像质量。虚拟演播室釆用速度快、功能强大的三维渲染引擎对三维场景进行实时渲染,具有真实的三维空间,可建立符合各种课件制作要求的场景,釆用虚拟摄像机定位技术,安装调试方便快捷,可随时制作课件,精品课件,真三维虚拟演播室可创作现实无法制作的场景,可制作出现实无法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使学生学习更加方便,易于理解。⑶多媒体教室录播系统建设:采用最新自动跟踪摄像技术及数字化特技切换、字幕叠加、流媒体在线编码和广播级DVCAM硬盘录像技术,用两路高速球形摄像头和两支吊装话筒,分别拍摄录制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及其他所需的图像、声音,通过多功能演播切换采集录像系统,把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内容、情景、标题等记录下来,通过网络进行直播,以便学生再次点播学习。教学中采用双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实录、课后点播复习等功能,实现与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用于多媒体机房、多功能厅、语音室多媒体教学。⑷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建设:根据课程要求为教师提供课件制作的软硬件环境和丰富的素材资源。采用高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和多媒体课件软件开发包,使用多媒体资源共享库,协助教师完成高水平课件的制作工作。
最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内各部门、各用户,它的建设要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数字社会中,尽快推行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基础技术保障,是优化高职院校的各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荣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与规划简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1(4):24-26.
[2]曾理.浅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41-42..
[3]朱春燕.校园移动应用服务系统设计及服务分类编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
[4]葛丽萍.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7(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