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教年级:高二年级 研究学科:历史
设计者姓名:侯学武 所在学校:深圳北师大附校
研究课题名称:《百家争鸣——中国思想解放的先驱》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近年来一股“国学热”悄然兴起。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源头是什么?那个激情澎湃的思想盛世留给了我们哪些智慧与震撼?诸子学说对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2)学生更加清晰中国文化源头的博大精深。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作为高二文科学生,已经完全具备通过网络、图书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但在资料的整合、观点的形成上仍然需要教师的不断指导。
本届学生生源较差,学生的个人努力程度差异较大,需要教师以及同组同学的督促、帮助。
家长的支持度、支持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内容:诸子学说中影响最大的四大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方法:(1)利用互联网、学校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2)向在这方面学有所长的教师、家长、学长讨教,可以请外援。(3)通过汇报、演讲、多媒體课件、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1)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名言集锦。
(2)自选角度的研究成果汇报演讲。
(3)书法、诗词、手抄报、小品、绘画、课件等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六、资源准备
1.论著
《中国儒家文化名著》《古史论丛》
2.主要网址
中国儒学网:www.comfuchina.com,中国孔子网:www.chinakongzi.net
3.其他资源
学生自选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阶段(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生活动:
1.接触、讨论问题
2.了解本次活动的学习目的
3.学习了解本次研究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教师活动:
介绍本次研究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时间:一课时
第二阶段:课题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学生活动:
1.展开课题讨论
2.子课题选择
3.自我分组组合
4.学生分组讨论,组长综合形成方案
教师活动:
1.阐述课题的意义、方法
2.提供可选的子课题
3.教师参考,学生自愿,最将学生分为儒、墨、道、法四个课题组,教师合理调配组员
4.教师分组指导
时间:二课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学生活动:
1.多渠道搜集有关资料
2.对资料分析加工,形成成果
3.汇报交流
(1)各组制作各学派的名言录,并选择五条阐释该学派的思想主张。
(2)自选角度,就本组研究成果发表一个两分钟演讲。
(3)组间相互质疑提问。
(4)其他形式的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
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文字、图表、音像等,还应帮助学生制订包括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人员分工等内容的研究方案。自主学习和研究可在课内进行,更多地应在课外进行,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观察思考、资料查阅、影像观看、咨询调查等方式获得相应的研究信息,最后集中处理,得出结论。学生之间也应该相互帮助,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团队的协作精神。
时间:二课时。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师全程指导、调控,设计合理。在汇报、辩论课堂上,汇报人重点突出、条例顺畅,答辩委员会能抓住提问的关键,整个课堂气氛较为热烈,在辩论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问题,为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留下了新的空间。
经过本课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文答辩的形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在研究和答辩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组长发挥了组织和协调的作用,组员搜集资料、形成观点和写成论文、形成课件形式,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组织和合作的能力。
由于教师在指导思想上想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上时间没控制好,出现了拖堂现象;课前预想不够充分,指导不足,出现了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按照课件上的内容“照本宣科”的现象。类似现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加以改正。
(作者单位 深圳北师大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