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琦
摘 要:近年来,伴随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全球层面和地区层面引发的复杂反应都有一个鲜明的印记,即中国崛起。通过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和新现实主义理论阐述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围绕中国崛起的方式和战略,表明中国的崛起于己有利,而且于世界也有利。
关键词:中国崛起;现实主义;权力;合作
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031-02
在历史转折的风口浪尖,首先看到必须改道转向的舵手是明智的,值得同僚和船友们的赞许。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关键时刻对准新航道,提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带领中国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时强调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中国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强盛,并不意味着向既有的国际体系及其国际秩序挑战,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和得益于积极融入国际体系的政策。当然,随着对外关系的深入,中国更加体会到现有的国际秩序并不是平和温良的,存在严重的不公正和权力分配失衡,也时常受到来自体系中霸权国家和占主导地位国家的戒备,甚至遏制。
一、总述:现实主义理论与中国崛起
梁启超在其著作《李鸿章传》中写道:“各国并立,生存竞争,唯利是视,故西哲常言个人有道德,而国家无道德。”[1]147在实力增长迅速和正在崛起的背景下讨论中国的角色定位,无疑会带有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现实主义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诠释,它谋求解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2]36。现实主义认为,由于不存在一个可以凌驾于各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政府和普遍权威,国家作为主要行为体,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自身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国家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自己关心照顾自己的利益,即国家的自助(self-help)特性。国家作为理性的行为体,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和安全,由于各个国家都要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国家间的冲突或对抗是绝对的,不可避免。
二、古典现实主义与中国崛起
在摩根索看来,“国际政治同其他一切政治一样,都是为了权力而斗争,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如何,权力总是眼前的目的”[3]15。在个体之间,权力斗争表现为一个人控制和要求另一个人的行为,而在国际社会中,即表现为一国企图控制他国的行为。“只要政治家和民众力求通过国际政治手段来实现其目标,就总是要争取扩大权力。”[3]15通俗来讲,国家制定的外交政策就是为了保持、扩大和显示国家权力而服务的。其理论主导下的国与国关系很容易发生冲突、对抗,甚至战争。由于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实力不均等造成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增多,一国相对于他国的权力欲望上升,必然使该国产生扩张或者霸权的野心,从而有可能彻底改变现状并诱发战争。
现实中,正在崛起的新兴国家对于世界诸强意味着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影响力增大。客观上需要分享原先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享有世界主导权的国家不愿意放弃其努力争取到的地位和权力,这就决定了挑战不可避免。在特定的国际体系发展的特定阶段,主要力量对比关系会维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如果没有大的战争冲击,这种局势很难动摇崩溃。一战和二战中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世界性战争,战后所产生的新的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就属于这种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用话语和行动同时向世界宣告,在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下,中国一直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壮大自身,但是国际社会时常出现针对中国崛起的不和谐声音。辜鸿铭曾说过,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些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温和的民族气质。相反,在古典现实主义经典作家摩根索那里,国际冲突或战争追溯源头是因为人性本恶,并且是人生来即有。东西方在观念层次上的断层和差异对于双方理解会有一定的阻碍,再加上中国的迅速壮大与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冲击巨大,并迫使各大国转变着外交的方略与策略,进行主动抑或被动的政策选择。
三、新现实主义与中国崛起
到了20世纪70年代左右,新现实主义理论兴起,其代表人物沃尔兹将国家的安全放在最优先的战略地位考虑,他认为,由于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间的自然状态就是战争状态,这并不意味着战争会经常爆发,而是说由于各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武力,因此战争随时可能会爆发。”[4]135国家的现实威胁或可能存在的威胁随处可见,关注威胁与采取措施解决威胁乃是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在一个自助系统中,每个单元都要花费部分精力来发展自卫的手段,而非用来促进自身的福利。”[4]139由于各个国家都必须尽全力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谋求自我保存的能力,但是国家主要关注点未必是对权力的不间断追求,有时候,国家会选择谈判的方式。理性的国家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量,如果合作能最大程度符合自身利益的话,那么就会选择国家间合作,同时也由于战争始终是艰苦的,代价高昂,而合作可避免高代价的冲突,并有利于和平解决经济问题。在全球性问题方面,沃尔兹也提到“四P问题”[4]283-284,即贫穷(poverty)、人口(population)、污染(pollution)和核扩散(proliferation),他认为有时候这些问题会成为国际议事日程的首要关注点,从而会推动国家间的合作。
事实上,正如权力政治所导致的国际冲突几乎无处不在一样,国际合作在今天的世界也是随处可见。在国际竞争和互动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强调并倡导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实践中对多边外交的重视与支持也在不断加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多边外交会面临一些质疑与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多边外交中积极主动,不能被动应对局势,开拓新的外交领域,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在国际合作如此普遍的态势下,是不是传统的权力因素就不重要了呢?沃尔兹同时也强调,在合作安排中,权力关系仍起作用,较大的国家在合作中占据较大的份额。他认为,“与弱国相比,强国享有更大的安全余地,并对于进行何种博弈游戏以及方式更具有发言权和决定权。”[4]262发展机会平等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当今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遇有限、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束缚种种条件下,不同等级发展水平的国家不可能拥有一样广阔的平台。看似平常道路却崎岖。再加上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摸索和量变的过程,因此中国的崛起之路还是波澜曲折的。尽管实力增长较快,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与其沟通和交往需要一定的智慧和辛劳。由此也决定了在国际体系中,我国应该做一个积极又自主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妥善处理与整个国际体系,包括与占核心地位的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四、结语
就像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套用俾斯麦的一句名言,“所有的强国都是在时间的河流上旅行,它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指挥这条河流,却可以多少用些技巧和经验在河上行驶。”[5]655在复兴和崛起过程中,中国需要妥善协调好融入政治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保持必要的自主性两者关系,推动对外关系平衡发展,增强自身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能力,积极参与世界性合作和地区性合作,努力探索在“在时间的河流”上航行的“技巧和经验”。不管风云如何变幻,有一点始终明确,即中国的崛起,选择以和平的方式,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跨越式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李鸿章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美]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