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英
一、课题性质和研究范畴
教育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单列。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下简称“课题”)是省域内教育科学研究中最高级别的课题。它关注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主要是对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涵盖了从幼儿园、中小学,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它具有公益性,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为教育科学研究而设立的政府公益性项目。
按照教育学科的特点,课题基本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史、教育发展战略、教育经济与管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德育、教育心理、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等13个学科。
二、课题管理环节
课题管理包括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六个环节。课题申报是课题管理工作的前奏,包括编制课题指南、组织申报、统计信息等过程。
评审立项是课题管理的入口。评审立项的主要功能是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择优立项。开题论证是课题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实施方案的价值、创新性、可行性等给予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和审定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核心概念,精选研究内容,明析研究目标,找准创新点,预设研究成果等,以进一步把握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弥补课题申报时各方面存在的缺憾和不足。
中期检查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其作用是对课题的意义、研究水平、研究进展程度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在检查中及时发现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对课题组成员、研究方案等进行调整和修改,进一步明确项目的研究计划和目标,以保证课题有效实施。通过中期评估,促进课题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
结题验收是课题的“出口”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申请结题验收的课题表示已经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须按程序由同行专家从科学性、效益性、创新性、规范性等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鉴定研究工作是否达到预设目标。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反映课题管理的成效。
成果推广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教育科研价值的根本途径。成果推广既包括传播、学习在内的一切成果推广应用活动,又包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推广活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是当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三、课题管理存在的问题
课题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把握课题管理基本要求,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必然要求。课题管理的六个工作环节把握得好与不好,对做好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质量关系很大[1]。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各省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重庆市教科院研发了教育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云南省修订了管理办法、加强了开题论证的审核等。但课题管理过程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以云南省为例,课题管理主要存在申报水平较低、管理手段传统、按期结项率不高等问题。
1.整体申报水平偏低
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课题的论证质量等因素有关。分析2010、2011年课题申报情况,与全国相比,云南省课题申报总体水平不高。2010、2011年,云南省推荐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被立项的课题数分别为5项和6项,分别排在倒数第10位和倒数第11位,低于平均立项水平。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将2011年度申报课题的材料分为中小学组、职业教育组和高等学校组三组,每组又按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未立项课题三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选题过大或过小;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脱节;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不足;缺少研究前期的基础数据支撑或参考数据比较老旧;填写不规范;论证缺乏逻辑性等问题。申报材料反映出整体申报水平较低的现状。
2.按期结项率不高
课题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3年。以云南省为例,按最长3年计算,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第二批立项课题结项率为86.9%,但其中有一半课题的研究时限超过了3年。通过分析全国、各省规划办在网络上公布的立项和结项数,超期结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比较普遍。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
一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应该包括几个要素[2]: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价值厚重的选题,要居于学术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适切的理论框架;有学术创新,包括学术理论创新、学术观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或挖掘到新资料;有充实的内容;有完整的结构;有充分的论证;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务实、实用、管用,引证规范。以这八个要素来评价云南省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存在:报告格式不规范、缺少对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分析与研究内容不一致、研究方法在研究报告中未体现、研究报告中套话多等问题,还存在为应付结题而拼材料凑字数的少数情况。
4.过程成果再次开发利用率低
一项课题管理环节中产生的研究材料及成果,如研究报告、实施方案、中期检查报告、重要变更、结题申请书、问卷、研究数据、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目前还是以纸质+电子邮箱的报送方式,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纸质材料和分散的电子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课题电子资料未能及时整理、归类,或者即使归类了但没有有效索引,最后能查找到的电子资料十分有限。部分研究成果、研究表格等电子资料甚至丢失。同时,针对某一专题,查找纸质材料工作量大,能搜索到的电子材料很少,这对课题的研究和继承、研究成果的再次开发利用都非常不利。
5.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1)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人手普遍很紧,大部分州县、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包括分管领导在内,平均大约3人。没有设立规划办的州市、县占了1/3。即使设立了规划办,兼职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本级、省级、国家级等众多的课题,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管理显得力不从心,易出现“重组织、轻管理”、“重申报、轻过程”等现象。
(2)缺乏共享和联动机制。省、州市、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对课题的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实验数据等信息不畅通;对管理的课题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凭借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开展课题管理、指导工作,优秀经验共享较少;所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无法有效统计和监督。这些问题也造成管理效率比较低,针对性的指导比较困难。
(3)缺乏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是促进管理水平提高,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课题管理的好差,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课题负责人,大部分课题管理制度均规定了处罚性条款,但对于按期完成研究工作并出了好成果的课题,大多缺乏奖励办法。
四、课题管理策略
课题管理应坚持“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4]。人本原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课题承担者为实施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有效管理的关键。有效的课题管理应以课题承担者为核心,严格过程管理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课题承担者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性。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课题管理更侧重于社会效益,即产生好的研究成果。单靠某一种方式或方法来管理课题是远远不够的。
1.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课题申报管理平台
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了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是组织管理的有力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课题申报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有两项:一是实现课题网络申报;二是实现立项课题的精细化管理,包括课题开题、中期检查、变更、结题验收等阶段的表格材料及成果等的网上报送与审核、研究成果查询统计、研究进度检查查询、经费管理等模块(如图1)。通过课题申报管理平台,实现课题网上申报、研究过程管理、过程成果管理等,掌握各地课题管理情况的同时,逐步积累教育科研资料库、资源库,建立起省、州市之间和省、高校之间信息互通、成果资源共享的课题管理通道,提升课题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按期结项率和管理效率。管理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作为评价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绩效的有力支撑。
2.引入项目进度管理方法,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现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项目时间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九大知识板块之一,是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合理安排项目所需资源、节约项目成本的重要措施。项目时间管理的核心是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的里程碑是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重大事件,是一个时间点,通常指一个可支付成果的完成[5]。在课题管理中,可将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时间点视为课题研究的里程碑。省规划办、州市规划办和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加强三个里程碑表格材料和成果的审查审核,并借助网络申报管理平台,及时提醒课题承担者里程碑时间;同时将经费管理与里程碑的研究成果挂钩,提高按时开题率和按时结项率,促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3.采用分层分类管理,提高研究质量
分层指按申报者所属单位,分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两层进行管理。基础教育阶段的课题注重行动研究,立足于校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和课改,以改进实践为导向;高等教育阶段的课题立足于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学校两个阶段课题研究的指导内容、方法应不同。同时,从申报水平来看,对比云南省近几年的课题申报和研究情况,发现课题研究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基础教育阶段。因此,为促进不同层次阶段教育科研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研究水平,扶持和提高基础教育阶段课题研究水平,分层评审、指导、管理有其必要性。
分类指按课题类别,划分为重点招标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基金课题分别管理。重点招标课题和重点课题严要求,严格“入口”、过程和“出口”,由省规划办直接管理。其他课题的开题、中期检查均授权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和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管理。所有省规划办资助经费的课题,其结题验收均由省级规划办组织,所有课题统一归口到省规划办,以此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4.加强课题研究指导,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指导课题研究是省规划办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省规划办的研究指导性质和内容与州市级、县区级、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不同。作为省级规划办,其研究指导工作侧重面上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课题研究指导,以提高申报和研究水平为主;指导对象为课题申报者、课题承担者、各级规划办负责人和学科管理员;可采用集中培训、分区域集中检查与指导、实战观摩、专家队伍重点跟踪辅导等形式;指导内容包括选题策略、信息收集和整理、设计论证、课题组织实施、科研方法的应用、研究报告撰写、结项鉴定标准等。高等学校以工作部署为主,针对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说明申报任务、申报要求、管理制度有关规定等,重点在于提高申报量,督促研究进度。
5.建立联动与共享机制,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日常管理两级联动机制。由省与州市级规划办之间、省与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之间共同管理课题,突出联动管理重点,进一步明确省级、州市级、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配套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两级间建立经常性沟通机制,对课题管理过程的问题及时沟通与解决,使课题共管沟通渠道畅通;不定期组织课题管理的联动检查和交流,互相了解、借鉴课题管理模式,以此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建立课题研究进度、成果信息共享机制。通过网站、管理系统、交流会等方式,州市级规划办、高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能够随时查询本部门所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取得的成果、结题信息,随时掌握本部门申报、立项课题的统计数据,及时发布优秀课题管理经验。信息的共享,既有利于各部门全面掌握本部门管理课题的情况,又为各部门监督和管理课题的研究进度、总结本部门的工作情况提供详细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倡平.浅谈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当代教育论坛,2007(10).
[2] 陈文学.如何提高项目成果质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会议,2011.
[3] 刘进学,叶志伟.项目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9(24).
[4] 孙玉丽,张永久.教育管理:一种自由实践的审美创造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责任编辑 任洪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