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激活课堂教学

2013-04-29 06:12李翠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案例

李翠英

同课异构示范课正在会展报告厅进行着,不时有热烈的掌声响起,老师们以新课程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赢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激动兴奋的同时,有两则教学案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欣赏之余更多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案例一:地理示范课上,老师以简练明快的导语,精彩优美的图片,进入“地表形状的构造”一课的教学,然后以自主阅读所学内容、小组合作将所学新知识编成习题、展示分享并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展示整个教学过程,最后小结并仍然以图片结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合作展示的环节中,老师要求小组以纸条的形式写明“某某命”“某某问”并将其贴在黑板上,然后共同解决。

就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而言,这本应该是一节好课,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学设计简洁艺术,首尾呼应,激发兴趣,彰显活力。然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非如此,学生启而不发,教师因时间紧讲解着急而零乱,课堂沉闷,效果不佳。

案例二:数学示范课上,老师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自主合作,完成了“循环语句”的主要教学任务,最后以三个问题小结本节课。三个问题是: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3.我的困惑是什么?

这节课老师采用的是启发探究式教学,课堂基本是在老师出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的。这是新课程实验开始后,示范课普遍展示的一种模式,注重诱导,关注思考,突出知识掌握的有效和高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否认的是学生始终是在教师预设问题的情境中探究思考掌握,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突显,因而课堂教学少有学生的灵感释放,少有学生的智慧展现,也就是说教师没有真正激活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激活课堂教学,让课堂在生成的氛围中、探究的情境下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获呢?

一、优化教学预设,强化生成意识

“预设”偏重教师的课前设计,“生成”侧重学生在课堂上基于“预设”问题的开放、动态、多元的呈现。目前,我们虽然在进行新课程实验,但绝不意味着为了重视“生成”而舍弃预设,因为学生的心智特征、知识结构以及经验经历都还达不到一种独立的创新。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发展的世界。因此,学校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导引下,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完成在。教师在任何时候对学生的成人成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以怎样的意识和方法去导引。譬如,案例一中,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周密的,每个教学环节需要多少时间、采取什么方式、有什么具体要求,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也是详尽的。案例二中,教师的问题探究是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师生互动也是有效的。但是,这一系列的过程,此时还停留在教师对学生机械的程序式的规定层面,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受束缚的。需要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是灵活的,面对规定要求,他们会做出敏捷的反应,会有不同的思考,甚至会有新的发现,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会产生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而这个环节才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兴趣、灵感和智慧展现的闪光时刻。教师的责任使命在于课前的“预设”有利于 “生成”的产生,课堂上的导引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展现、生命飞扬。案例一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在黑板上贴出问题纸条后,怎样掌控,怎样导引,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关键。案例二中,如果把小结的问题3放在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环节,让学生把预习时的困惑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课堂上,然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导引,既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在学生的兴趣中开始教学,更重要的是激活了课堂。这样的“预设”才是优化的,這需要教师有强烈的生成意识。而只有在一种强烈生成意识下,优化教学“预设”才能真正激活课堂教学。

二、做学生学习真正的引领者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权威者,学生始终是接受者、聆听者。主动的一厢情愿的讲授和被动的无可奈何的接收,一度成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扼杀了学生多少好奇、多少灵动、多少创造。新课程实验让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重新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张卓玉副厅长在《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一文中说:“教学模式的变化首先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课堂是师生知识交流、能力提升、情感互动的舞台,更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主动自觉探求新知、享受过程、感悟生命、提升质量、张扬个性、展示魅力的乐园。教师的角色更多地不是讲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点拨者、评价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引领者,新课程不再是“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的引领,或是信心的引领,或是习惯的引领,或是思维的引领,或是知识的引领,或是智慧的引领,必须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情,发展学生的思维与个性,促进学生的拓展与生成的介入。案例一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将新知编成习题的纸条贴到黑板上的任务后,不走到前台按部就班地讲解纸条上的问题,不马上充当讲授者的角色,不一味地“陈述”和“告诉”,不急于呈现结果、灌输知识,而是在迅速浏览纸条的问题并加以整合后,沿着“某某命”“某某问”的思路,继续由学生走向讲台,生生互动,提问讲解,教师退到讲台的下面,在学生遇到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或者必须由教师出面讲解的时候,再相机“追问”、点拨和引导,注重过程的引领和方法的指导,课堂效果就会有洞天之别,而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教师的角色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转变,课堂教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活。

三、善于捕捉课堂生成信息,智慧启发学生灵动思维

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丰厚的知识素养、高超的执教水平,特别是强烈的课堂生成意识、足够的驾驭把握教学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在示范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有些活动中很有意义的事件,学生很多有生成价值的质疑、回答及表现,教师常常发现不了,捕捉不到。有时捕捉到了,也注意引导了,但可能由于课前的预设不充分,知识的储备不够,也可能由于思维不够严谨,生成的意识不强烈,教师对课堂环节的处理很不到位,往往流于形式,一闪而过,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和应该达到的课堂精彩没有充分发挥和展示出来。捕捉生成与启迪思维,看似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其实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标准要求。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勤于学习、广积博览,注重反思、勇于实践,博采众长、集优创新;其次还应学会审时度势,善于发现课堂生发点,及时嫁接,动态生成,启迪思维。如学习出现错误时,讨论偏离目标时,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都是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成信息,巧妙启发灵动思维的时候,如果教师及时、悉心地捕捉筛选学生反馈的无法预定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有效资源,循着学生的认知路线、情感的波澜,根据学生随机生成的教学内容,随时调控教学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会让课堂更精彩。实践这样的教学行为,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无论任何情况下都学得有信心、有尊严,学得更生动、更有效,而对教师来说,也是对其潜能的一个巨大挑战,有利于激发创造的热情,并促进专业发展。重要的是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还须长期坚持实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终身受益,因为一切美好的价值就存在于我们自身的坚持之中。

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生态环境,创设充满尊重理解、生成探究、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预设资源,巧妙捕捉,智慧引领,课堂教学才能在真正激活的同时创造生命的价值。

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案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