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效性研究

2013-04-29 05:52陈友放
网友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思政课实效性

【摘 要】实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坚持以学生为本,改革思政课教学,优化教学环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存在着政治迷茫、理想模糊、价值扭曲、道德贫乏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不感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存在着实用主义倾向。因此,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1.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冲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思想道德教育。

1.2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知识丰富,能力强,还要求人才具备丰富的情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品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1.3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比较重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形势正在不断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没有普遍受到大学生发自肺腑的欢迎。

因此,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以学生为本改革思政课教学

2.1 优化教学生态

教学生态是指教育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良性的教学生态是指课堂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各因素能够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

(1)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它表现为四个渐进性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相互尊重、以诚相待;第二层次是相互关爱、相互愉悦;第三层次是良性互动、激发激情;第四层次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教育学生友好地对待、积极地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同学们热爱课堂的情感。

(3)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特别是把计算机技术引进了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一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搬家,只是起到了代替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饱眼福,可学生能记住的却很少。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注重实效。

(4)完美的教学艺术。和谐的课堂是一种艺术的美。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知识、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是一种达到娴熟精湛境界,巧妙地获得创造性教学效果的艺术。第一,教材的处理艺术。教师应当成为教材专家,教学过程即教师对教材的开发过程。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当站在宏观的角度,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包括逻辑体系、知识脉络、内容特点,并选准切入点,然后制订出具有个性和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教材的潜能。第二,课堂的组织艺术。课堂教学的组织是课堂教学计划实现的重要手段。要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就要认真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师应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并妥善处理好教学中突然出现的偶然的不和谐的因素。第三,教学的语言艺术。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从而引起学生思考,给学生以智慧的启迪,使学生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善于语气语调的运用,做到快慢得当,抑扬顿挫,节奏铿锵,注意通过面部表情和体态动作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形象化、以增强感染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和消化率。

2.2 激发学习兴趣

(1)师生互动。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营造融洽、活跃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努力创设教学环节灵活多样、教学形式活泼多变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更加生机盎然,使不同(上接第80页)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其各种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2)改革创新。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完全按照传统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也一定不受学生欢迎。一个成熟的教师一定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魅力;一节受学生欢迎的课,一定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教学个性美;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一定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常教常新。近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做过一些改革的尝试,如“答‘记者问”、“让学生当‘老师”、“抽签答题”、“撰写小论文”、“组织辩论会”、“综合评分”、“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师问生改为‘生问生”等,以上改革分别被《高教文摘》、《交通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当代思想宝库》等录用推广。这些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高兴地说:“过去是老师‘逼我学,越学越没劲;现在是我要自己学,越学越想学。”

(3)精选实例。教师要做有心人,力争做到每节课都有一、二个精彩实例,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乔·汉姆刚到埃德的武馆训练时,由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常常挨打。他企图使诈,可总是无济于事。一天,帕克请他到办公室,随手拿了一枝粉笔,在地上画了一条线,问到:“假如是你,你怎样才能把这条线弄短?”汉姆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给出了几个答案,包括把线截成几段。谁知帕克却大摇其头,画了一条长于此线的线,接着问:“现在你看头一条线怎么样啦?”汉姆恍然大悟:“喔,短了。”我讲了这个事例后,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举手回答,最后达成公识: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素质中的“短木板”,这就是管理学上著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人,不仅要看到自己拥有的“长木板”,而且要看到自己存在的“短木版”,要敢于揭短,敢于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遇到比自己长的“线”,如其他同学成绩比我好、身体比我健康等,那我就应该做到像帕克所提出的那样,找出自己“短”之所在,再潜心加长自己的“短线”,而不是想方设法去剪断别人的“长线”。成功,并不意味着削弱别人的实力以求相齐,弥补所短,强大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越他人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事例的选择要短小精悍,贴近生活,富有哲理,容易产生共鸣,有教育意义。

2.3 提高学生素质

(1)价值引导、理论先行。任何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需要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针对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提出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教育学生。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理想和目标是改变人生的最好工具。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才干,而是缺乏理想和清晰的发展目标。但是,光有奋斗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具体目标和脚踏实地地去做同等重要。

(2)小胜在智,大胜在德。古人云:“道之以德”,“德者得也”。即要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得到人生的乐趣、生命的精彩。人生发展的规律是:高尚的道德——形成高尚的品格——形成高尚的事业——形成高尚的命运。否则,则完全相反。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能力不足,责任可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从真,千学万学,学会真人”。

(3)勤奋刻苦、多思善悟。勤奋刻苦是崇高志向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远大理想向现实转化的必要条件。每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道路并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勤奋刻苦,即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勤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勤能补拙。

2.4 培养学生能力

(1)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还要融会贯通,在社会实践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2)表达能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相对比较强,但口头表达能力特别是在集体场合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欠缺。因此,每次课前,可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和“嘉宾主持人”(随机抽签,不事先通知)都来自学生。嘉宾主持人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从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嘉宾主持人回答不清的,由老师加以引导,也可使用外交辞令。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辨是非,提高觉悟。

(3)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和定势,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党中央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必须用中国特色到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既要将理论说清、说深、说透,更要在学生愿学、乐学、践履上下工夫,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阵军,刘英杰.案例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4):88-90.

[2]赵国龙,朱明贤.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互动”范畴[J].教育探索,2008(04):65-67.

[3]赵勇.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08(05):62-6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践育人导向的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880091)和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2A3-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友放(1957—),男,江苏泗洪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德育。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思政课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