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记忆,学好语文

2013-04-29 00:44李秀珍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年6期

李秀珍

【摘要】记忆能力对语文学习尤为重要,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有意识的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一、语文教师应纠正学生在记忆方面的错误观点;二、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有效的记忆的习惯;三、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忆的技巧。

【关键词】识记;记忆技巧;保持

在信息技术和物质生活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享受“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美好,学生也是如此。但同时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慢慢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他们不愿意通过识记来积累并运用知识了,一遇到问题马上想到的是查资料,而不是打开记忆的仓库积极思考。而在语文学习方面,背诵课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现状,我深感恐慌。所以,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积极记忆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是我一段日子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说,记忆包含识记、保持和再现等基本过程。识记分为识和记两个方面,先识后记,识中有记。所谓保持,是指已经识记过的材料,有条理地保存在大脑之中。再现,是指在大脑中重新出现对识记材料的印象。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我们在培养孩子记忆力时,当然要注意这些环节。

一、明确目标,掌握技巧,提高识记效率

记忆具有意识性、指向性。要想记住什么东西,目的必须十分明确。在学习中,要记忆一个字、一首诗、一段课文等,都要先给自己定个目的,以“必须记住”为目标来要求自己,再通过一定的步骤、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

但只有明确的目的还远远不够,掌握一定的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背诵效果。

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2、关联词提示法

关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联词,分别表示假设关系;第三句中的“故”连接上下两个句子,表因果关系;“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关联词,弄清它们表示的关系,边想边背,句句衔接,背诵这段文字也就不大困难了。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4、分层背诵法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比如《为学》这篇课文,首先要注意理清思路,划分层次,找出联系。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大段,提出全文的观点:人求学确实有难易之别,但只要努力去学,就能变难为易。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为第二大段,是用“僧之南海”的事例证明上述观点。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大段,总结全文,勉励晚辈应向贫僧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前一句承上文而引出后一句;后一句顺着上文而来反问点明题旨。经过这样梳理一番,再反复读几遍,就很容易背诵了。

二、掌握记忆的规律,提高保持的效果

根据德国科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而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变缓,经过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规律,在识记过后的短时间内加强复习。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五次反复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提高背诵效果的方法。即早读时重背昨天课堂上背过的内容,这是第一次反复。第二次反复是每个单元结束后,同时进行第三次反复,这就是把上单元已过关的课文再重复背诵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复,主要是结合期中、期末的复习进行。

三、集中注意力,提高再现的准确率

再现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记忆的目的所在,但在调查中发现有30%的学生提起曾经背诵过的课文时,很容易与其他记忆相混同,出现错记。这就提出了再现的准确率这个问题。

准确的识记是成功再现的基础,而有条理的将知识贮存在头脑中是能否准确再现的关键。人的头脑就像一间屋子,而知识就是一件件物品,摆放的整齐,就可以多放些东西,并且在使用时很容易找到。同样,学生如果不能对已经识记的课文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他就永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知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点浅显的认知和体验,相信朋友们会有更多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也希望同学们能动脑筋、大胆地探索适合自己记忆的妙法。总之,我认为,正如所谓“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样,不管学生怎样记忆,只要他们愿意识记,能快速记忆、永久记忆就是好样的!

参考文献:

[1]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王巍.由记忆学习向理解学习转变.[J]数学教学,2007,08

[3]陈小红.促进记忆的学习方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13

[4]何畏之.成人的记忆与学习.[J]北京成人教育,198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