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2013-04-29 03:37:42王超平文阳
网友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相关者会计人员

王超 平文阳

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理论中有着着重的地位。而且在当今世界里,公司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应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使股东利益得到最大化,而且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内部会计监督又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内部监督能使公司积极而有效的运行。因此,在当今的社会中,加强公司治理,提高公司内部会计监督的效率是当前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监督的发展及相互关系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公司治理涉及到的诸多问题都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踊跃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但对于公司治理的概念仍然存在分歧,而是从不同的角度或方面阐述了什么是公司治理这一问题。公司治理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但从公司治理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与公司有利益相关的集团。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在广义上,公司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内部会计监督的产生与发展

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管理体系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体系,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监督的产生与发展密切依存于客观环境,经济、政治、法律、风俗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还不太完善,这也就意味着会计监督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我国的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改革,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

(三)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要认识内部会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应从内部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公司治理三者间的关系着手:会计监督实际上是管理过程中计划、执行和监督的一部分,是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促进其顺利实施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和实施程序,与公司治理密不可分。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健全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绩效。企业会计监督的不利使许多公司制企业徒具形式而无实质,进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内部人控制、企业经营失败等一系列困扰我国市场经济规范化发展的难题。而内部会计监督既是会计监督要素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监督公司程序正常运行和不断完善的一个主要工具。内部会计监督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从组织上看,内部会计监督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监督;从作用上看,内部会计监督是对监督执行情况的一种再监督和控制形式,即是对内部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控制。因此,内部会计监督实际上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内部会计监督与公司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在治理企业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特征、职能和作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会计监督有效运行,保证内部监督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在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其能否有效运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其监督、评价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环境相适应、协调,才能有助于其职能、目标的实现。同时,内部会计监督也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中为管理层监督评价会计制度和其他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保证,为管理的科学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监督间存在的问题

(一)决策权力过于集中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关系,他们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作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其主要内容就是依赖公司治理结构所建立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但在我国的公司当中,除了董事会或董事长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之外,其他机构几乎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财务上的权利也高度集中在董事长一人手中,缺乏基本的监督和制约。

此外,管理体制中传统因素的影响,由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代理经营者认为自己大权在握,只要到分红时能给委托人交出相应的利益收入即可。这样一来,经营者利用手中的权利,干预监督人员的工作,限制决策层的权限,致使权利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决策权利的过于集中往往会使会计信息不能被更好地利用,导致决策的片面性,从而使得公司的经营与治理不能高速有效的进行。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软化

我国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与偷懒行为,损害股东的利益。在财务方面主要表现在:利用发布虚假财务信息,导致投资者跟债权人财务决策发生错误,加大股东的投资风险;运用股东对经理人员日常财务决策不得干涉的要求,经理人员通过其在职消费或与他人进行合谋,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这些行为,将会制约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顺利实施。

另外,公司中的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体系需要健全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但目前会计工作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虽出台了新的《会计法》,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使得当出现违规事件后,仍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力的制裁。

(三)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下滑

会计监督有着宏观和微观的层次,而微观层次的会计监督又是由各单位的会计人员所完成,因此,会计监督弱化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部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下滑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粉饰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粉饰会计报表就是有关单位和部门从本位主义出发,从行业利益出发,授意会计人员采用编造伪造等手段,编制虚假会计报表,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掩盖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正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行为。会计人员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放松自律警惕,丧失应坚持的会计从业原则,违反《会计法》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歪曲经济活动事实和真相形成败德行为。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手段之高明,性质之恶劣,范围之广泛,对国民经济运行秩序的危害性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2.私设小金库,集体资金体外循环

私设小金库一方面使一部分企业、单位集体资金游离于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之外,成为少数掌握和控制的特有资产,另一方面由此引发了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等许多不正当交易行为,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和摇篮。虽然设立小金库不是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会计人员是直接参与者,并掌管着小金库的钥匙,经受小金库资金的使用,其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荡然无存。

3.对违规违纪行为熟视无睹,甚至串通舞弊作案

由于受职业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原因,财会人员的职业原则性受到了削弱。会计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前程或既得利益,对一些违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明哲保身,多数情况下按领导的意愿处理会计事务,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三、对于二者之间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者过分干预监督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单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制约机制,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企业的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常常干预会计工作,更甚至独揽大权,法人治理不合理,以致于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有些人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指示、授权会计人员做假账,办理违法会计事项,而会计人员由于受制于管理当局或利益驱使,往往按照管理者的意图行事。如此以往,会计的监督职能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

(二)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监督不利,最终原因还得落实到人,会计监督人员是实施监督的主体,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监督的质量。然而实践证明,目前我国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部分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低,缺乏分析能力,从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也有少数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自我管制意识能力差,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假造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了企业的当务之急。

(三)传统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下,所有的事情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围绕人的。两千多年的文化熏陶,使得人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考虑别人的利益关系。在企业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会计人员在工作时不是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而是想着委托人的意图是什么,如何能让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这些是某些会计人员的认识自我的局限性。有些会计人员不认真研究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和要求,却重点研究单位领导的态度,唯领导意志是从,将法规置之度外,更甚者自动放弃监督职责。

四、公司治理和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被视为属于股东的实物资产的集合体,而成为一种具有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作了专用投资的主体的相互关系功能的法律框架结构。这里的主体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从长远来看,应该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

当然,各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方式是不同的。如供货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主要通过外部治理的方式来参与公司治理,而出资者、经营者等则主要是通过内部治理的方式来参与。虽然治理的方式不同,但公司治理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服务的。而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在推进股权多元化的同时,积极引进共同治理机制。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外部董事等决策机构和监督机构,强化多层次的公司监管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股东与经营者的权、责、利关系,形成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改善激励机制,保证公司长远利益最大化

为促进公司经理的经营决策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相一致,公司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按时考核其经营绩效,及时兑现奖惩,以实现公司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同时,建立相应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避免出现重大财务决策失误;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经理有可能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为此,完善的激励与考核机制可从正面发挥作用,影响经营者的行为,使其努力工作。此外,有效的绩效评价对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增强公司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鼓舞士气等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些方面做的好了,才能更好的进行生产经营,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三)推行完善会计委任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触及诸如产权制度等深层次的根本性问题,社会调控和监督体系还不完善,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还未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警察的作用,法律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约束与惩戒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有序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迫在眉睫。为此,应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入手,建立会计委任制。建立会计委任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会计委任制的提出与推行提供了直接的驱动作用。

任何一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决策者和执行者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人是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尤其是企业决策者的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在企业内控制度的指定与实施中,会计人员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提高和改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是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条件。当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坚持持证上岗。第二,健全专业资格考试确认制度,提高资格考试的入门条件,重视学历因素在资格确认中的作用。第三,建立一套统一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第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严格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终生教育观念。第五,加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使会计人员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以公司治理是企业进行经营与发展的有力保障。自安然事件以后,各企业集团提高了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加强会计监督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的提高,需要有较强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经过以上材料的分析,虽然目前各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一些方面仍难以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出现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管理松懈、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因此说,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探索企业治理与内部会计监督建设,既可以优化企业治理的环境,而且还可以解决企业不重视公司治理和管理的局面。这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持久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相关者会计人员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