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餐饮空间设计中,提升顾客的体验价值的设计元素主要有四种形式:触动体验、情景体验、回味体验、视听体验。也可以围绕某一设计主题,如展现各个地域文化风格,结合本地特色通过空间的形态、材质、色彩、装饰、声响、触感等的全方位设计,来达到深化顾客用餐体验的目的。
关键词:餐饮空间 多种地域文化风格 中国风 新中国风
这里我们着重的论述下关于每个地域多种文化风格在餐饮空间中的运用。大家都了解的是餐饮空间的风格大致分为:东方传统餐饮文化风格,以中国为代表。有唐代的华丽,宋代的简朴,明代的清雅,清代复杂而繁多的装饰……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但传统的餐饮空间里仍然运用了我国室内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装饰风格,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表现出崇尚自然的特性,造型上较为精美和讲究,形成了我国的传统风格;以及西方传统餐饮文化风格 :仿罗马风格、歌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风格、罗可可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性,人们对这些餐饮文化风格的喜爱,更多的是希望从这些风格里去寻求历史的经典和传统文化的感受。
那么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共享,餐饮空间的文化风格也有了些大同小异,在中国不再只有中国本身的文化风格也有了外来的各种文化冲击。而在如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想要牢牢抓住顾客的心要的就是发现和突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文化各不相同,我认为学习和引进外国的设计风格文化固然好,但我们自己的也要很好的发扬,我们有很多未被发现和运用的文化风格。
中国风一直很流行,我也喜欢,我喜欢它的古朴,纯正,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国多样的地域性文化特点,各个地域文化都有着独特特性,这是中国古文化经过5千年的沉淀的结果。各地区的地域性的独特民俗艺术与风俗习惯直接孕育出了各式特色的传统文化形式。就像蒙古族文化 :蒙古皮艺、蒙古包、蓝天、白云、民族特色的色彩、图画、图案等诸多的民族艺术元素都可以应用到餐饮空间当中,不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发扬了民族文化,还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创作灵感,营造风格独特的室内空间。而由台湾知名设计师登琨艳主持设计的长沙窑主题餐厅,以湖南来自千年古窑长沙窑区的传统烧制材料:匣钵,耐火砖,琉璃瓦,绿釉陶缸为设计素材,融合湖南本土的传统建造方法,从空间到陈设,从餐厅名称到员工服饰以及全部平面视觉系统,乃至空间弥漫的中草药气味和背景音乐等均作了统一的设计,与中国佛教:“六食说”的色,声,香,味,触,法一一对应,可以称作全方位空间情境设计,也是融入体验设计元素的湖湘文化自主创新的一个范例,也是本土化餐饮空间设计走向国际的一次可贵探索。经过了改革开放的探索与发展,国内室内设计行业也经历了一段从低到高的快速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艺术都有了稳步的提高,但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模仿国际各种装饰艺术风格之后,发现在本土领域的风格却被丢失或遗弃。一律西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对传统的丢失,理性的回归也迫在眉睫,所以近些年无论是建筑界还是室内界,“新中国风”的建筑与装饰形式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图纸走向现实。“新中国风”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地域性的继承。地域性的室内设计也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文化依葫芦画瓢的简单继承,它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应为他不是一成不变,它也有着强烈的文化气息,应为它是对地域性文化的传扬与发展。比如著名的“天地一家”餐厅设计定位在上海、杭州、北京是迥然不同的,每一处设计都是针对消费群体追求环境品质的价值取向,在各自城市的地域文化中撷取独特的人文底蕴来确立设计风格,追求与所处自然环境、场所精神的和谐关系。坐落在上海外滩的“天地一家”,正是基于上海在地区与外来文化的长期渗透中所具有的多重文化属性,以20世纪20~30年代老上海的装饰艺术派元素作为设计母体,空间弥漫着对那个精致而典雅的年代的追忆;杭州“天地一家”则秉承了江南西子湖畔的文人情致,以南宋古典风格作为基调,空间组织富于江南园林的流动之美;而京城的“天地一家”更偏重于表达京华烟云历经沧桑后的怡然气度,青砖古木朱帘挂落,无处不在诉说着古老东方含蓄内敛儒道归一的文化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好好运用的地域文化风格。
而我在四川成都呆了那么久,也感受到了来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特色。它拥有堪称“三绝”的九寨,黄龙,四姑娘山;有卧龙大熊猫基地;有古蜀的文明,藏羌古堡,茶马古道;阿坝州独特的布艺,熨染丰富的色彩。光是这些运用在餐饮空间的设计中就已是丰富多彩了。所以只要我们多去发现多去找寻突破,在我们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着众多适合我们运用的文化风格,靠我们自己的文化风格一样可以震惊世界。
参考文献:
[1]武君君,王欣宇,庄巧玲.共性拿来与个性推出--餐饮灯光环境中民族元素导入的重要性[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8):239-242.
[2]严勇.传统文化元素在餐饮空间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当代文化 与教育研究, 2010,(9):64-69.
[3]吴宗敏. 探讨岭南餐饮空间本土化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南方建筑. 2010年03.
作者简介:毛昱星(1990-),男,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