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文化的包容性

2013-04-29 02:33:37赵文佳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包容性

赵文佳

摘 要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古老的文化体系,地理位置相同,社会机构相似,所以两个国家的文化虽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有共性。本文通过对比讲解中印两国文化中的包容性, 简单的说就是允许世界上各民族都能展现其各自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包容性

中图分类号:B351 文献标识码:A

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文化——单一性和凝聚性。在对待别国或民族的文化时,我国更倾向于 “同化文化”而不是 “直接并存”。中国自古经受过很多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但这些外来的文化最后大都被同化了。在对待不同的思想流派或者组织,我国文化也不例外的倾向于“同化”。中国文化中崇尚“凝聚”,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就是一个极端的典型例子。回首几千年,也有道、佛等思想流传中国 ,但儒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精神生活的主旋律,其他思想流派远没有达到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地步。

从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到大汉朝实行大统一, 中国逐渐形成了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中国自古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尤其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久性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延续力; 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包容性,同化性。纵观中国文化发展史,它先后收容中亚游牧文化、波斯的文化、印度佛教的文化、阿拉伯的文化、欧洲的文化等,历史上中外文化的大交汇有两次: 一次是在汉唐时期, 称之为“胡化”“汉化”; 另一次是在明清之后,西方文化的逐渐深入, 强烈地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从而造成了近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称为“夷化”。

从这里看出,中国虽然比印度国土大、人口多、地理环境复杂 ,但中国人在民族文化、语言、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却比印度人小得多。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就占到90%以上 ,汉语和汉字全国通用。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比印度国内民族间差异小得多。中国人普遍认为对立、分离和分裂是一种反常现象,只有统一和凝聚才是正常的,但是其实统一也不会长久。

印度民族文化具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世界观。印度文化非常活跃 ,它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不定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且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所以印度文化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不同于中国文化的包容精神——融合。

宽容和包容在印度的社会中显得非常重要。《宽容的文化》一书中曾经写过,从还没有文字的遥远时代,印度就已经开始接受外族人民。它像一块充满了魔力的土地,,激发着各种各样人丰富的想象,流浪的人、殖民统治者、抢劫的人、生意人、甚至征服者不断涌入这个国家,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族、文化、习俗、和语言 ”。每一次外来民族的侵入,都给印度文明带来新的融合成分。它们慢慢的与印度文化融为一体 ,使之不断地更新,不断地丰富。同时,正是因为这些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不同种族人的存在,使印度社会状况更加复杂,这也给印度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但是 ,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印度文化包容的很好,几乎同时接受了竞争和妥协、斗争和谅解 ,证明了印度文化在“共存”这个哲学话题上体现出的熟练和灵巧。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学到很多关于生活的艺术和科学。大量史实可以证明,这种开放和包容极大的促进了印度文明的发展。在印度社会这个庞大的社会背景里,我们能够看到具有不同道德标准和文化信仰的人在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体现出的宽容。正是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宽容使印度呈现出现在这样多民族、繁杂的语言、纷繁的信仰共存的多样性社会现状,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有明显的同一性。

印度文化中的“宽容”,意味着能够容忍别人的观点,甚至于去容忍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宽容”取决于对他人的了解,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态度,就可以对对方的行为理解、尊重甚至同情;“宽容”还是一种心理状态,只要具备了这种宽容的态度就可以消除一切思想障碍,印度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经可以证明这一点。对于印度人来说,宽容和包容是最重要的。它是印度文明的印记,是对抗非正义的堡垒,它增大了有分歧的人重新合作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预测在社会中人们在方方面面都有许多差别,但因为宽容,他们避免了混乱和冲突的发生,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和谐、幸福的环境。宽容代表着自由主义、真实的情感、开放的思想、原谅他人的意愿和团结组织的意向,它让人可以容忍不喜欢的人,也不产生对别人的偏见,宽容的人可以认同别人的想法,帮助人们获得权利和自由。简单的说,宽容可以克制人们采取反对其他的个人或群体不同追求的行为。 达德威曾说过,印度 “像海洋一样有无限的吸收能力 ”,这 “无限的吸收能力 ”正是指的印度文化中无限的包容力。尼赫鲁对此也无比自豪,他曾经说过,让印度这个国度维持着长久生命力,从而使她能够经历这样久远的年代的,不是什么秘密的教义,或者密传的知识,而是一种仁爱的人道主义和多样性的宽宏大度的文化——包容。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法学院 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建:《印度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麦唐纳:《印度文化史》,第57页.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包容性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4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动漫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浅析汉风壶与中国文化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3:38:59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人间(2015年20期)2016-01-04 12: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