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讨

2013-04-29 02:09:36黎盼凤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项目化工作过程计算机基础

黎盼凤

摘要:本文从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实践入手,构建了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一、引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已成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重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的中等职业教学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从而提高中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中职发展的需求。

二、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不适用。 计算机基础课的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参考书上的知识, 课程体系开发并未完全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教学内容不够综合,各知识环节相对离散,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并不了解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如何应用, 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教学方法及手段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电脑+PPT”的操作演示型教学,这种教学较直观且授课信息量大。但由于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与中职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不相符,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

第三,考核方式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采用期末机试+笔试的方法,这种做法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再突击,降低了学生平日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笔者以为这种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对于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宗旨的中职教育来说是不合适的。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本文研究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详尽的专业调研, 即调研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群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并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初步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项目化改革方案;其次,进行试点改革,对比各种方案,完善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选择部分班级作为试点, 分别采用传统学科式教学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的方式教学,通过调查反馈、考核等方式进行对比;最后,形成完善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 制定新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针对办公室文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 Office 应用问题,笔者制定的教学目标有:(1)能使用 Word 软件处理常见的文档输入、排版、展示出公司组织结构图、员工绩效评估指标等,能制作个人简历、部门年度招聘计划报表等人事管理表格, 能制作劳动用工合同、请柬等常见文档;(2)能使用 Excel 软件记录、 管理和分析员工人事档案及工资等基本信息;(3) 能使用 PowerPoint 软件制作常见的会议、培训、演示等幻灯片;(4)能使用网络发布招聘信息、进行网络沟通、搜索信息等。

2. 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内容。

(1)调整课程结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基准去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设计。 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时, 我们不是局限于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而是力求以真实的工作项目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2)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办公室文员对计算机能力需求设计形成若干任务单元。笔者以在工作实际中广泛搜集的工作案例为载体,科学地设计多个来自工作或生活中的工作项目,将计算机基础课构建成 11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项目,如表1所示。

在设计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努力使学生在集工作项目和知识体系为一体的仿真工作环境中感受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案例。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比如在制作“学校招生宣传画册”这一项目时,我们采取四个步骤去展开教学:

(1)创设学习情境,引入真实项目。 恩平市中等职业学校秋季将扩大招生,现在需要对学校进行宣传,要求学生用 PowerPoint 制作该学校的宣传画册,给学生一个切入点,建立感性认识。

(2)分析具体项目,制订解决方案。 针对“学校宣传画册”的演示这一项目,师生共同讨论、分析要宣传哪些元素,比如说校园环境,师资力量,校园生活,学校荣誉,优秀毕业生、招生计划等。

(3)讲解知识要点,操作实践项目。在实施该项目时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相关的 PowerPoint 背景、母版的设置,自定义动画,插入图片、组织结构图,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文件嵌入,放映方式的设置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讨论设定具体方案,共同协作完成项目。

(4)评价项目成果,完善项目设计。 项目完成后,师生共同对成果进行评价,同时聘请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进行点评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中得到引申和提高。

4. 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方式上,本人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环节,建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和社会评价的规范程序及方法标准。

四、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收获颇多:

首先,计算机基础课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是在调研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文员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基础上制订的, 在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 同时积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最终使得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到了升华。

其次,学生是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课程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性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计算机的实用技能,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满足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第三,实施项目教学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项目的真实性与知识的完整性关系。一个真实的项目不可能用到所有的知识点,所以我们必须合理地设计项目,使之既可以充分反映工作过程,又可以尽可能多地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二是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教师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时就会出现学生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或很快完成项目无事可做的情况。三是正确把握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勇.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设计[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4-6.

[2]顾爱华,赵娟娟.对高职《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5):35-36.

[3]凌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类项目课程教学[J].职教论坛,2011,(23):33-35.

[4]邓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PowerPoint应用项目实训教材编写体会[J].广东教育,2012,(11):21-23.

责任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项目化工作过程计算机基础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2:08:27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36:2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23:27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17:32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9:2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设计与思考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