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洲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总是抱怨作文课难上,学生作文难改。
他们往往发出这样的疑问:自己在教学中花了大量的心血,可学生的作文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我以为这恐怕与这些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不无关系,他们很可能忽视了作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习作。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写,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改,使写和改贯穿于整个作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修改,是写作的延续,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从本质上说,修改也是一种写作,而且是一种高级写作,它“力求用尽可能完美的形式去表现构思的成果”,从而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懂得修改的人,才算是会写文章的人。任何成熟的作家都是很重视修改,且愈重视修改,写出的文章层次便愈高。可以说,只有经过精心修改的文章,才算是真正的文章,惟有修改,方能成就文中精品和艺术品。常言道,“文章不厌千四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现状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文,习惯于“一气呵成”,却不大愿意在写文章时“斟酌字词”,往往交给老师了事,有些学生会去修改,至多也是挑挑错别字,改改病句,在个别词句上稍做推敲罢了,宁肯多写几篇,不愿修改一遍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不知道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想也不愿去修改;二是不知道如何修改,不敢也不会修改。不想不愿、不会不敢修改文章,学生作文水平就很难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写作丧失兴趣,写作兴趣一旦丧失,又谈什么提高写作水平呢?
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
1.指导改的方法,明确改的标准。
修改文章对于学生是较陌生的训练, 循序渐进的指导改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修改能力的关键。修改的主要方法是对字、词、句段的增、删、换、移以及必要的润色和修饰,但无论如何改动,应力求保持原文的主题和中心内容,即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
①教师示范改:教师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从好、中、差 中分别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三至五篇,加以详细批阅和修改,然后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批语和修改内容逐一认识、理解,使学生明确修改标准,掌握修改方法,以沟通批与改的思路。
②师生共同修改:这是让学生互改、自改之前的一种引导和过渡。教师选定作文,先作修改提示,学生根据提示分组修改,然后集中学生的意见, 肯定其好的一面,指出其片面和不足之处。这样不仅可以把一篇文章改的比较完善,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改后的启发和锻炼,也有利于领悟文章的写法。不过,共同修改时,教师要注意“死角”——不发言、不动脑筋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作文成绩都较差,教师一定要照顾到他们,善于诱导,启开“金口”,把他们有效地吸引到共同修改中来。
③学生互改、自改:叶圣陶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互改、自改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方法,设置训练要有计划,可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次序来安排,并根据训练的要求,作出具体指导。
2.构设新课型。
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一般包括写前指导、批改、评讲三个阶段。这种形式本身并无过多不是,但习惯性问题是教师讲授多,包办代替多,教写而不叫改,结果学生并未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为适应写、改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妨构设以下一些新课型,加大学生修改能力的训练力度。
①导改课:针对写前指导而言,废止教师空泛的说教式讲授和繁琐罗列写作要求,而代之以出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充分议论后, 教师加以点拨,上升为写作的理论性知识,使学生在动脑、动口过程中,领悟到写作要领。这种“导改”式的写前指导变纸上谈兵为“实战”训练,具有较强的直观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②批点课:对学生作文教师只批不改。学生作文的缺点是形形色色的,不能点点滴滴都详加批改,那种全面开花、面面俱到的改法,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的批要突出重点,抓住每次作文的既定目标和训练要求,点准“穴位”,启发修改;学生的改要显示目标,把握作文中的主要倾向或易犯毛病,拿稳“要害”,针对教师的批对症下药。这样一批一改,改必受益,积少成多, 写、改训练扎实有效。
③评改课:废止以教师总结为主要内容的程式化评讲,代之以“示范改” “集体改”“互改”“自改”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踏实进行改的训练,师生共同评议、小结,课后根据改的体会,再次写作。
上述课型将写与改紧密结合,写中学改、改中练写:以写代改、以改促写,使学生逐步学到能写善改的真本领。
3.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都要通过教育对象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完善而得以巩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①培养兴趣: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有一个过程,开始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自改作文前努力培养起学生的兴趣。一是澄清学生以前的错误认识,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改重于写的道理:二是可以结合作文课给学生讲一些历史上工于修改的佳话、典故,让学生引以为鉴。同时及时显示改的效 果并进行鼓励,以激发学生自改的内在动力。另外还可以结合语文课,选择 有关文段,让学生作“挑毛病”的练习,使学生形成敢于“品头论足”的学习气氛。
②循序渐进:训练时应注意繁简、难易、深浅等层次性,逐一突出重点而不可面面俱到或一步冒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由矫正性练习逐步过渡到润色性练习。
③因材施教: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训练中要承认差别,允许失败,以不同要求和目标促使全体学生都学有收获。及时发现捷足先登与后来居上的典型,抓住两头,带动中间,造成教学的“滚雪球”效果。
总之,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学生修改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写的能力,又学到会改的能力,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到实处,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