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安强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创新显示出伟大的作用,创新是人们在科学、艺术、技术等活动中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维、新方法等各种复杂活动的行为。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数学教师如何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建立融洽的师生氛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成长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对学生来说,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他们了解客观世界,并在认识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要通过教师来进行。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真正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如何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想,大胆发言,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发展学生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激活课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接受学生,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教学时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教育,并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逐渐成为具有探索和胆识的人。如果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上进心就会受到挫伤,在心灵上也会造成创伤,从而对教师不信任,甚至严重对立,抵制对他的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形式活跃、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条件。
2、引导观察,激发联想、猜想能力。
人的直觉是借助智慧迅速领悟认识对象的能力,而直觉思想是一种没完整的分析过程,依靠灵感或顿悟,快速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但在数学课堂改革中,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偏重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留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观察、联想的空间,更不允许有大胆的猜测,忽视了对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科学上有许多的发现都是先凭直觉做出猜想,而后去加以证明和验证,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猜想、欧拉猜想等。所以,数学课堂改革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即通过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的结构特征、数据特征、图形特征等方面的细心观察和分析,由直觉思想提出合理的猜想。
如:山东省1999年中考题:在一个圆中,作它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其中周长最大的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
此题可以根据图形特点,凭直觉知,边数越多图形的周长越接近于圆的周长,所以直接可以选D。
3、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数学课堂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枯燥,而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是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讲评,以实现教育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就是现代高科综合技术的结晶,计算机科学是一门不断创新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信息加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造了学生可参与的环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统一起来。现代教育技术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得知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启发和激励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愿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数学课堂改革中,要不断点燃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之火,激发他们对知识渴求的动机;要把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重要目标,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处理、解决问题,教师应对讲解、分析和进行新旧知识的铺排,发展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力力量,体验到创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创新兴趣。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巧设疑难,鼓励、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发展,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加强探究型数学实验教学。
从无认知的构成来看,学生认识事物包括三个阶段,即无认识的知识、无认知的体验、无认知的监控,三者互为依托、互相制约,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学生在“学会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几个重要方面。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模拟发现”的过程,注重合情推理,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要做到教与学的相长,从学生学的角度上,无认知的知识是基础,无认知的体验是关键,无认知的监控是目的和核心;从教师的教的角度上看,设计参与性好、探究性强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实现无认知、开发培养创新的重要保证。探究型教学实验是教师设计好教学过程,通过数学实验这一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自己探究、发现知识,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6、暴露数学思维过程。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能力,是在新颖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新的态度。数学课堂改革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不仅可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思维途径,养成迷途知返的习惯,而且可激起同学们能独立地、自觉地掌握数学概念,发现定理证明的美好愿望。在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的同时,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挑战,不迷信老师的讲法,去努力探讨问题的新颖解法。
数学课堂改革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激活数学课堂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建立融洽的师生氛围,引导观察,激发联想、猜想,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其体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做出贡献,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