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海
“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应积极开展探究科学创新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结合课堂内外,重视科学启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小学科学教育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否则将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难以创新。因此,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最新科学信息,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鼓励他们关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及时向他们讲解各门类科技发展最新动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好奇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推动学习重要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了好奇心,才能主动地去钻研、去探究。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果实和种子——种子里有什么”一课,要剥开种子,探究种子里有什么。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大胆猜想。让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小小的种子竟然能长成那么高的植物,它里面到底藏了些什么呢?请你先预测一下,把你的想法记录或画在记录单上”。学生可以提出很多发散性的新问题,也可假设结论的教学环节,如此一来,就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问题的宽松环境,因为他们明确了这种结论是假设的,所以就会积极地进行发散思维,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放手让学生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他们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践、探究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大胆实践,自主探究。
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实践、探究方法以后,就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结合足够数量的材料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办法进行观察实验,尽可能地多发现自然(科学)事物的各种现象和各种属性。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感性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和深入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各种各样的叶子”一课。探究完各种叶子的不同后,学生根据提出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如根据:颜色、味道、大小、叶脉的不同,等等。通过分类,学生很快归纳出各种各样的叶子的共同点与不同之处。
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了解科学创造的思维方法。要设法让学生与有成就的创造者、发明家接触,尽早走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营造创新氛围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听众,学生是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灌输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努力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1.积极思考。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思考时,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发动学生提出解决方法,得出在实验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的几点,这样做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更加发挥。
2.学会“解难”。在教学中,当学生“解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在哪里,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会。同时,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为他们设置合适的学习途径和评测方法,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的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才能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