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职责。在学生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实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及教育改革的目的,促进学生工作队伍思想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升、思想理念的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素质;学生工作;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6 — 0121 — 02
加强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的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大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人才。如何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处,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事学生工作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途径、方法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 在学生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对于大学生而言,作为社会上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一般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五种素质的有机结合是培养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备条件。本人认为:学生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信赖越来越重,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受到冷落,因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渐注重人文科学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也开始采取措施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人文素质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成为时代使命的一部分。学生工作面临新形势也在改变,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在从管教与被管教,监督与被监督的角色转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以往生硬程序化的方式逐渐在向人文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因此在学生工作中,从管理者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到到管理模式及教育理念的提高都非常重要。
其次、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曲折的过程,从闭塞到开放,从模仿学习到自我完善改革,在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认识到我国高校存在着文理工分家,专业设置过窄,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突出,功利导向过重等忽视文化素质教育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时期提出并实施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工作者是学生与专业教师的纽带与服务者,在教育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在为专业教师沟通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思想与心理情况准确及时的反馈给专业教师,对于教学目的的更好实施与调整都尤为重要。
其三,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课外活动与实践的锻炼,在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及人文关怀下,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健康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开拓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素质都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是通过课堂的学习来完成,还需要实践的锻炼来夯实基础,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长效机制与积极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工作的特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应该从日常的层面上升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工作在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二、在学生工作中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是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与管理的目标,那么如何在学生工作领域中实现这些目标,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与方法:
首先,在学生工作中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系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第一课堂主要是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所开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之余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文艺汇演、知识竞赛、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是学生工作中积极引导与组织学生进行的。通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起到对学生组织协调、社会实践、文体特长等各项能力的锻炼,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引领一种健康、时尚、创新的环境与机制,客观上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与提升文化修养的品味。
其次,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工作教育始终
教育不分时间与空间,不分大与小,只要想有所收获就可以进行。相对于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有规律可循,学生工作则是比较细小的日常事务居多。如何在小事情上达到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用心上,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始终。
首先改变从事学生工作的专业队伍的观念,学生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是学校教育有序进行的维护者,学生工作者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不是简单的孩子王。其次改变学生工作个体的素质,老师是榜样,这个榜样随时随地都处于学生模仿学习中,因此,学生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影响带动学生的点滴。最后改变学生工作者的做事方法,在点滴小事中注意人文精神的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标。
其三,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改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生活在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品格都相互间影响着。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前院长罗索夫斯基曾说:“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比从教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因此,在学生工作中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加强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维护校园的整洁和绿化,布置整洁与各具特色的教室与寝室,形成文明、干净的文明之风及丰富的文化宣传活动,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其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践行大学生的行为修养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拓宽视野、锻炼技能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在学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时间远远多于动手实践的时间,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差,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少的现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学习与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学生工作在教育学生中面临的问题。因此学生工作在引导学生进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
三、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在传道上应该负起更大的责任。这种责任意味着努力与付出,意味着自身素质的提高与楷模作用的彰显,意味着行为的规范与思想的沟通。教师这种责任的提高取决于自身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与工作制度等条件,但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将对教师、教育环境与学生都将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与水平。伴随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行,学生工作中的教育改革也在深化过程中。学生工作者在面临新形势也在不断的改变自身,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的更新,实现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对象不仅是在校的广大学生,为人师表的教师及管理者也是改革的对象,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楷模作用是积极的。我们经常谈到教育学生或是培养孩子是先成人在成才,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所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广大学生起到影响,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是促进了文化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针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改革在高校当中已经普遍进行的情况来讲,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涉及的范围则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实践课、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发面开展的,而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或人文精神,可能这不是在专业课程或师资队伍建设上短期能够完全解决的,他需要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再到社会的共同长期影响下起到作用。因此,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对文化素质教育改革局限的认识,促进全面的教育改革的一个过程,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进行。
三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如何践行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与优质的教学环境中的共同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在学生工作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实现了高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环境育人的目的,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培养的结合,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