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梅
“创新”就是创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的世界竞争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没有创新的民族,终将被时代抛弃的国家的兴旺发达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依靠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所以教师任重而道远,担负着为祖国培养人才、振兴民族的艰巨任务。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不但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应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来实施。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仅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且还能找到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新性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我们必须根据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来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实施各项教学工作,适时开展与之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一)鼓励学生求异、创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来讲是神圣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驾驭。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压制下,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没有主动性,思想懒惰、僵化。因此,没有创新意识,更没有创新成果。真理是越辩越明,世上很难有绝对永恒的真理,所有人都有发现真理的可能。如果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总是因循守旧,不敢求异探索,那就不会有创新性成果了,如果是这样,社会将永远停滞不前。每个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多方位地去读解课文,从而读出不同的结论,对作者的意图有不同的领会。教师还必须举出例子来启发学生,如爱迪生、伽利略等来激发学生勇于进行求异探索。
(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
创新思维没有固定的思维方法和规律可循。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人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横驰骋,思维的跳跃性很大,从一种意境闯入另一种意境,多思路多角度试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作文教学,针对某一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例如,教学《我的老师》的作文写作,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过程如下∶老师的外貌→老师的工作→展开联想。联想一∶男老师英俊潇洒、热爱学生、知识渊博。联想二:女老师秀丽端庄、年轻貌美、讲课生动、深得学生喜爱。联想三:老年老师老当益壮、关心爱护学生、兢兢业业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了思维的多维性,拓宽了思路,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始终伴有想象的参与。一个学生不管他学习成绩有多好,知识有多丰富,如果缺乏想象力,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墨守成规,根本不可能有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大胆地展开联想,让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定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讲课文的时候,可以填补课文中的空白,意念上的省略,也可延续课文的情节,还可对课文的某些观点进行提炼升华,提出新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勇敢、谦虚、韧性均有利于创新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使创新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任何进取创新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我们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与挫折,积极进取。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性,人的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面对这种激烈竞争与知识爆炸的时代,而一个人在校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老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必须把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作为课堂的教学重点,让他们及时地补充知识,创造性地吸收知识,尽快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自己有能力为社会作贡献。现代社会真的需要能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不会自学,那么将来就肯定不能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良好个性培养之外,还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四、正确评价、激励创新意识
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重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肯定的,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例如∶利用评讲作文课让小作者读自己的优秀作文,及时在班上鼓励,表扬优秀个人,班级的优秀作文等,再让学生自用电脑绘制出封面、家长写上序言,进行评比学生,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的再度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栋梁之才、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