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华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教师必须顺应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天性,着重从五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自主性,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有得写
习作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聆听,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具有自主性。所以,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作为教师,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使他们能自主参与,充分体验、自由表达。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不断丰富习作的源泉,让学生有得写,敢于写。
二、注重开放性,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喜欢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学生的作文能力不光是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理解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中,应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除课堂教学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和家庭社会活动都可以为写好作文服务。
三、注重趣味性,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写
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记得有一次教学生作文,我让学生两个一组玩“蒙眼画像”的游戏,我在黑板上画一幅有一个小人头的简笔画,让一个学生用红领巾蒙住眼睛,另一个学生用语言指挥同伴画画。游戏一开始,整个教室炸开了窝,一个个嚷着“画一个圈”“不对,不对”“大一点大一点”“画到中间去”等等。指挥画画的同学都憋红了脸,既为自己指挥不当而后悔,又为同伴不听指挥而着急,恨不得自己抓住笔去画。画画的学生则是一脸茫然,既不知道自己要画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只能想当然,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课堂上一片笑声,一张张兴奋的脸,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接下来写作文,同学们眼睛都闪着喜悦的光芒,红润的脸蛋上堆满了微笑,这是以往作文课所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作文交上来后,每篇都有三四百字,且篇篇内容具体,情景交融,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
四、注重创新性,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大胆写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使作文具有一种新概念的特征。如我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课堂上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
五、注重发展性,建立习作档案,让学生用心写
学生每个学期都会有十篇以上的习作,这些习作是经过学生打草稿,教师批改,凝聚着师生汗水的。这足以展示学生习作能力提高和水平发展的过程。我曾要求学生把这些习作进行收集、工整地抄写,形成自己的“习作档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习作档案建成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良好的个性等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发展。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作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就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得到充实,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写真话、言真情,从而对写作产生激情,尝到习作的乐趣,笔者认为这就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