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圳前海是内地和香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点区域,但现有前海服务业合作区空间狭小,不与香港接壤,难以实施特殊开放政策而受到极大局限。构建包括南山半岛在内的前海自由贸易区,深圳可以面向香港实施高度开放的特殊政策,打造强力吸引香港服务业北上的“第二中环”,与香港共建深港国际大都会和环珠江口世界级大都会圈,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关键词] 深圳 前海服务业合作区 自由贸易区
[中图分类号] F1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3)06-0056-0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都市带建设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3BJL097)。
[作者简介] 汪海(1955 — ),江苏南京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和城市经济。
深圳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利用前海邻近香港的地缘优势,构建“大前海”深港自由贸易区,强力吸引香港服务业北上,打造营商条件优越的“第二中环”,共建深港国际大都会。在前海、横琴、南沙三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共同推动下,南海之滨将崛起拥有5000万人的环珠江口世界级大都会圈,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一、强化内地与香港合作需构建
高度开放的前海自贸区
(一) 强化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合作,需要构建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
推进粤港澳合作,需要更高水平的合作。香港智经研究中心提出的《建构“港深都会”》研究报告指出,“港深都会”的经济总量在2020年可达1.11万亿美元,将超越伦敦、巴黎及洛杉矶,成为全球仅次于纽约和东京的超大都会。随着港深合作的不断深化,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时机已趋成熟,并在港深两地开始形成共识。香港和深圳共建国际大都会,需实现经济一体发展和城市联体发展,构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和深圳高科技产业是两地最有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在全国以至世界上都有重要地位,并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合作能够在全局上有力带动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香港服务业北进,是港深核心产业优势互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关键之举。为此,需要在深圳与香港的结合部设立实施高度开放政策、适宜高端服务业集聚的自由贸易区,进而形成深港都会的新商务中心区——“第二中环”。
(二)现有前海合作区难以实施高度开放的特殊政策
201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规划》,要求把前海建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前海合作区承载着推动粤港合作,引领珠三角产业升级的重任。但在近年开发实践中,前海空间地域小,开发周期长,不与香港接壤,难以实施特殊开放政策的局限已凸显出来。
在国家批准设立的前海、横琴、南沙三大粤港澳合作平台中,南沙开发面积800多平方公里,横琴超过100平方公里,而前海只有15平方公里,空间明显狭小。前海的发展定位,是要打造“珠三角曼哈顿”。纽约曼哈顿岛面积达58平方公里,不仅有以华尔街为核心的曼哈顿下城金融区,还有以时代广场、第五大道为核心的曼哈顿中城商业文化区。前海土地面积只有曼哈顿1/4,科技创新、文化创意、贸易物流等许多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不能在前海展开布局,深港合作无法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很难打造像曼哈顿那样的世界级商务中心区。
前海开发要在珠江口东岸大规模填海造地,还要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开发周期长、见效慢。建成高楼林立的商务中心区须耗时多年,远不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珠三角推进深港合作、加快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
更重要的是前海不与香港直接接壤,难以实施特殊开放政策。深港服务业合作在实际操作上一直遭遇许多困难,关键是两地存在显著制度差异。香港实行高度开放的自由港制度,商品、货物、资金、外汇自由进出,自由交易,人员自由往来,是世界经济开放度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但今后长时期内,内地在整体上都不可能对香港全面开放人员、商品、货物、资金、外汇的自由进出。为跨越制度差异,深圳经济特区长期来要求在海关监管上实行“放开一线,管好二线”特殊开放政策,前提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必须要在空间上与香港直接相连,才能够对香港“放开一线”,与香港实现高效率的人员往来、要素流动与产业整合。
前海开发的近期目的是吸引香港国际化高端服务业北上,长远目标是与香港共建深港大都会新的CBD——“第二中环”。前海如果不对香港实行高度开放,不仅香港服务业难以大规模北上,深圳更难与香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世界一流CBD。
(三)包括南山半岛的前海自由贸易区能够成为深港国际都会的“第二中环”
南山半岛地处前海和深圳湾之间,三面环水,与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又有深圳湾大桥把深港两地紧密相连,十分有利于设立对港高度开放又便于区隔管理的自由贸易区。南山半岛加上前海,土地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大于纽约曼哈顿,有足够空间构建世界一流CBD。南山是深圳“硅谷”,深圳高等院校、高技术园区和高科技企业都集聚于此。南山金融业发展也有坚实基础,诞生了内地首家外资银行、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首家保险企业,集中体现着深圳的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南山半岛的南端就是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的蛇口工业区,在内地和香港都有很高知名度,对香港服务业北上有很大吸引力。西部通道(深圳湾大桥)修通以后,南山成为珠三角事实上的经济地理中心,从南山到珠三角的五大机场都很方便。设立包括南山半岛的“大前海”自由贸易区(或可称“大南山”自由贸易区),有优越条件成为深港合作枢纽,成为像香港中环那样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二、建设深圳前海自贸区的
总体构想和具体方案
(一)建设前海自由贸易区的总体构想
利用前海和南山半岛三面环水、邻近香港的有利条件,对香港“放开一线”,对内地“管好二线”,在一线与二线之间包括南山半岛的“大前海”地区设立深港自由贸易区。在自贸区内实施类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对香港的人员、货物等实行开放,即香港人员、货物可凭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和货物申报单免除海关检查自由进入自贸区,并可在自贸区内自由经营,但出区进入内地仍需进行关检。内地人员也可凭有效居民身份证件进出自贸区,内地货物进区视为出口,自贸区货物到内地视为进口。在前海自由贸易区内,设立香港服务业园区、珠三角港资企业总部园区、深圳高科技企业总部园区、泛珠三角企业总部园区及金融商务区、会展经济区、科技创新区、文化创意区、国际购物区、自由港区和国际物流园区等,创造与香港中环相似的营商环境,吸引香港高端服务业集聚,吸引香港及国外高新技术、先进知识、优秀人才、风险资本等创新资源集聚,跨越深港制度差异和区界分割开拓内地广阔市场,为珠三角的港资制造业服务,为内地经济发展服务,让香港生产性服务业与深圳高科技产业、珠三角制造业在自贸区内实现互补发展和深度融合。
(二)建设前海自由贸易区的具体方案
建设自贸区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完全放开一线,高效管好二线”。“大前海”自由贸易区与香港有深圳湾大桥相连,在大桥深圳侧已建口岸区,成为划分自贸区与香港之间的海关监管“一线”,难点在于划出自贸区与内地之间有利于海关监管的“二线”。需尽量利用天然河道、海岸线及原有深圳特区管理线等有利的空间区隔条件加以划分,具体有以下4种二线划分方案可供比选(图1)。
第一方案是双界河-广深高速公路-大沙河二线划分方案。其走向为:西起前海合作区的北界即双界河,沿深圳特区管理线经南头检查站到同乐检查站,再沿广深高速公路南侧到沙河西路,然后沿大沙河西侧南下直至深圳湾。该方案外围边界清晰,由天然河道、特区管理线、高速公路把南山半岛和前海围隔成相对封闭空间,便于海关监管。区内土地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把前海合作区、深圳大学、深圳高新技术区、蛇口和赤湾港区尽收其中,有利于与香港全面发展金融、贸易、物流、科技、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其中前海可构建深港金融合作中心区,后海建设深港总部经济区,深圳高新技术区打造深港创新圈的核心区,海上世界发展高端旅游、免税购物和文化创意产业,蛇口、赤湾和妈湾港区开辟自由港区和国际物流园区,大南山可成为“东方曼哈顿”的中央公园。
在海关监管方面,检查站设在自贸区对外通道与二线的交界处。货运通道包括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铁路货运的海关检查可设在深圳西站;公路和城市道路货运的海关检查可设在南头检查站、同乐检查站等;其他道路在以后根据需要增设检查站。客运通道包括轨道交通线路和城市道路,轨交线路检查站可设在自贸区内距二线最近的客运站;城市道路的客运检查站设在进出区界处。海关检查对货运相对从严,对客运相对宽松,采用先进电子技术刷卡过关;对非深圳居民相对从严,对深圳居民相对宽松,但将重罚其中的违规者。
上述二线划分方案发展空间较大,有利于全面和深度推进深港经济融合。南山半岛大部是已开发地区,可通过“退二进三”、功能置换等办法优化土地利用,与填海造地的原有前海合作区比能够立竿见影,早出成效。
除上述第一方案外,还有以下几个方案可供比选:第二方案即双界河-月亮湾大道-桂庙路-滨海大道西段二线方案;第三方案为双界河-月亮湾大道-东滨路二线方案;第四方案是双界河-月亮湾大道方案。与第一方案相比,第二、第三两个方案把二线向南山半岛南部退缩,圈围面积相对较小,有利减少对南山地区居民日常活动和对外交往的影响。但未能把深圳高新区包括在内,不利于发展自由贸易区的综合功能。第四方案的空间范围与现有前海合作区一致,只需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转型为对香港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该方案的优点是对南山已建成市区的日常活动影响最小,最大问题还是不与香港接壤。如果要实施这一方案,可考虑把联系前海与深圳湾口岸的东滨路改造为封闭通道,以利海关监管,香港与前海之间经由封闭通道可以无需关检直接进行客货运输。总体来看,第四方案相对简单易行,但第一方案更具综合优势。具体实施,则可考虑先把前海合作区范围扩大到整个南山半岛,然后再据需要分区域逐步实行自由贸易区政策。
三、前海自贸区将为深圳的
进一步开放再创辉煌
未来的深圳前海自由贸易区将成为:
——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蛇口”。扩大深港合作需要扩展前海,构建包括整个南山半岛在内的大前海自由贸易区。再次迈向开放前沿的“大前海”,能够成为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蛇口”。将在珠三角以至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再次发挥先锋作用。
——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内地香港”。前海自贸区紧邻香港,能以较低监管成本实施类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广泛吸引香港及国外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有力推动深圳实现从“后厂”到“前店”的战略性转变,真正成为“内地香港”;进而促成深港融合,共建规模更大的“前店”——带动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地区新一轮发展的深港国际大都会,其战略价值要远超过原先意义上的再造“内地香港”。
——带动珠三角产业升级转型的“东方曼哈顿”。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前海自贸区面向香港,建设强力吸引未来珠三角核心产业——国际化高端服务业大规模集聚的“东方曼哈顿”,成为珠三角总部营运中心、高端服务中心和创新产业中心,将为香港和珠三角合作发展创造重大机遇。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零距离”离岸金融中心。在金融领域,前海自贸区主要推动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深港金融创新合作及深港资本市场创新合作。前海自贸区实施类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国内外资金、外汇自由进出,自由兑换,高度开放;另一方面,又因自贸区处在内地,可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和跨境资金外汇流动实行有效监管。自贸区能够成为与内地“零距离”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和央行在华南的金融监管中心。
——深港创新圈的核心区和“珠三角硅谷”。可依托香港著名高校,利用香港与英语国家语言相通的传统联系、自由港的国际人才进出便利条件和国际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在环深圳湾地区设立“国际大学城”、“国际科技城”,吸引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吸引著名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构建高度开放、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前海自贸区能够成为深港创新圈核心区和“珠三角硅谷”,实现深圳高科技产业与香港科技研发人才、创业投资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的完美结合,并将科技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向珠三角及泛珠地区广泛辐射,引领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中国内地的进口贸易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利用前海自贸区各国商品自由进出的高度开放优势,可举办国际性的“深圳进口商品交易会”,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也有利深圳扩展贸易、会展、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成为中国内地的进口贸易中心。在前海自贸区,各国商品免除关税自由进出,随着香港商业零售企业北上能够成为内地的“国际购物天堂”,减少内地消费者大量涌入购物对香港造成的压力。
——面向亚太地区和英语国家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建立前海自贸区,利用香港广泛的国际联系和内地丰裕的人力物力,可以面向全球发展国际性的影视、音乐、传媒、出版、设计、广告、会展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扩大中国的对外联系,增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深港国际都会和环珠江口巨型都会圈的“第二中环”。前海自贸区是深圳新的CBD,也是深港共建国际都会的核心区。未来以前海CBD为中心,环深圳湾包括北岸的深圳特区和南岸的香港新界西北平原将联为一片大都会区,并与港岛-九龙大都会区一起,共同组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深港国际大都会。包括香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环珠江口地区是珠三角经济核心区,也是世界罕见的超大城市、港口和产业密集区。前海自贸区紧扼珠江口咽喉部位,在前海建设港深国际都会的新商务中心区,可以强化对珠江口和珠三角的经济辐射,构建规模更大、内部联系更紧密的环珠江口巨型都会圈。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包括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亚洲东南部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将占世界一半以上,“亚洲世纪”正在到来。环珠江口巨型都会圈位于亚洲东南部的核心区位,现已拥有5000万人口,近1万亿美元GDP。随着粤港澳合作的深化,未来综合实力将超过新加坡、首尔、孟买以至东京,站在亚洲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上,与香港共同营造覆盖全球的经贸网络;而环深圳湾大都会区的“第二中环”将成为带动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强大引擎,与周边城市共建以深港国际都会为核心的环珠江口世界级都会圈。
[参考文献]
[1] 沈而默.2012年度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发布[OL].新华网http://www.sh.xinhuanet.com/2012-08/23/c_131802383.htm.
[2] 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建构港深都会[J].开放导报,2007,(5):70-76.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前海深港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OL].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wgk/2012-07/03/content_2175825.html.
[4] 王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港资银行准入法律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12,(10):17-19.
[5] 国汉.香港服务业如何北上——通向内地之路始于南山[J].经济导报(香港), 2007,(24):23.
[6] 汪海.澳门和珠海共建国际商贸服务平台构想[J].开放导报,2010,(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