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钦石
摘 要:学生在理综应试技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应对理综考试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学生应试及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理综;应试技巧;时间配置;措施
一、时间配置问题
理综的成败将决定高考的成败,而时间配置是否合理又将决定理综的成败。时间配置不合理是学生考试中最常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还会给考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何在高考紧张的应试氛围中,充分利用好理综150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发挥出自己最佳的水平,将成为决定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
1.时间配置模式问题
研究发现,合理的训练模式和答题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平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进行思维转换。理综考试的最佳时间配置是“物理60分钟、化学50分钟、生物40分钟”,该模式对中等生来说存在一些不足。其一,高考理综试题并不是按“物理—化学—生物”顺序排列下来的,而是各个模块按一定顺序有机组合而成的。这样要把三个学科完全按上述模式进行作答就有一定难度,也不利于先易后难的解题思路和在理化生各学科之间进行思维转换。其二,根据该模式分配时间可能破坏综合科的整体协调性,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针对上述模式的不合理性,笔者将该模式稍加修改,并将模式时间按相应比例改为“选择题45分钟、物理必考45分钟、化学必考30分钟、生物必考25分钟、选考15分钟”。笔者认为该模式对考生来说更为有利。原因有以下三点:其一,该模式不会破坏试卷的整体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选择答题的顺序,有利于中等生抢分。其二,这些模块可以拆开进行单独训练。选择题可以重点训练,教师可以进行限时训练,学生也可以自己加强训练。各学科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合理地把握时间。其三,该模式能比较合理地让学生更好地、更科学地利用150分钟考试时间。该模式的训练一定要保证学生在优势学科上对时间的把握,确保可以综合得分。学生运用该模式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大多数中等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大幅提升,说明该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
2.对单位时间与完成试题数认识不清
很多中等生因对时间整体把握不好,并对自己的水平认识不够,常会在应试的最后30分钟过于紧张,从而无法应用相关的审题技巧,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应加强平时的限时训练,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在单位时间内自己能完成多少道题。这就要求对理化生各科进行限时训练。一般是物理练45分钟,化学练30分钟,生物练25分钟,这样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出理性的判断,懂得合理安排时间。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15分钟内能完成多少试题,尽量避免考试结束前15分钟的时间浪费。比如生物一般要求学生能在21分钟完成试卷中的三个大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多加训练,掌握好做题的时间,通过改变时间配置模式、单位时间限时训练等措施,解决学生在应试中常见的因时间配置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
二、心态问题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心态影响考试成绩。很多考生在高考来临之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那么考生在考前与考中怎么调节好心态呢?
1.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在对大量成绩优秀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在情绪上的共同特点是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因此情绪比较稳定。他们把平时的统考、模拟考试当成高考,因此高考时就能以平常心对待。这就是所谓的“小考如大考、大考似小考”。但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平时考试、训练等的各项要求,尽量使学生严肃地对待每一次考试和训练。
2.劳逸结合,事半功倍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保证睡眠质量。很多考生在临近高考期间经常会出现失眠、课堂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适量运动,如跑跑步、散散步等。
3.积极的自我想象
积极的自我想象能唤起人的良好情绪。在考试过程中,面对不会或没思路的题目时,很多考生会很焦虑,此时积极的自我想象就能克服这种焦虑。因此,在平时的考试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考场中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当然,调整心态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深呼吸、全身放松训练、听轻音乐等都可以帮助考生在考完一门科目后放松心情,从而以最佳的状态准备下一科目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