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感教学

2013-04-29 20:31:19王琴
考试·综合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教材

王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171-01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众所周知,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在培养学生语感方面的经验,与大家共享。

1 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已经初步体验到了四季的美与美在哪里。另外通过一段带视频的诵读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热烈、秋之沉静、冬之妖娆,受到了语感的熏陶。

2 通过联系想象,强化语感体验,丰富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可感的形象,必须借助于丰富的想象、联想,才能在读者的头脑中再现出来。因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培养语感是十分重要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训练学生语感,应引导他们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研究结合起来。不是单从语言文字去研究,而是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唤起学生的表象,诱发学生的联想,使他们联系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强化语感体验。

3 通过写作、活动,强化语感运用,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过程是一个语言不断积累、不断内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社会,仔细观察社会、自然、生活,写观察日记;另一方面则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讲故事、说话、做游戏等方式使学生活记乐背,熟读成诵,增加语言积累,汲取语言营养,积淀语感经验,帮助他们在运用中培养语感,训练他们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这样,长期训练,集腋成裘,学生的语感自然会敏锐起来。

4 让学生反复背诵,积淀学生的语感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平时的积累,要积累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背诵。就小学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而言,必要的背诵是学好语文的基础。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无异于空中楼阁,学生语感的形成更无从谈起。心理学规律表明: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时段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识记一些诗文佳句,名人名言,日后的阅读、表达就会多一些灵性,多一些顿悟,多一份文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题广泛,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引人遐想。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不断积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要充分研究他们的认知习惯,采用逐个指导、开展比赛等形式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背诵。如《秋游》一课:"藍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学生边背边做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既可调动学习兴趣,又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能发展语感。

5 表演诵读.满足学生的兴趣

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背诵相结合。好动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也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在学习《四季》一课时,我完全采用自主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由拼读语文。熟读课文后,注意激励学生自觉背诵的方法,可在游戏中背,在表演中背。

让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请一小组上来,愿意表演的表演,愿意朗诵的朗诵,下边的同学做评价者。几轮比赛,选出好的示范表演读,最后大面积的表演读。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欣赏者。当学生读到"小草发芽"、"荷叶圆圆"、"谷穗弯了"、"雪人大肚子一挺"时加上各种合适的动作,让我们"看"到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植物茂盛,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雪花在飘的美丽景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句子的含义,而且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语言美,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

6 "以读为本"的阅读策略

6.1 读是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最基本和最常见的途径。"以读为本"是指以学生自能思考实践、自能读书实践和自能领悟实践,达到自主积累、认知和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语文的实践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如在教学《鲸》一课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涵,了解鲸有具有哪些特点,接着让学生根据速度读,直到读得字字响亮,不少一字,不误一字,不倒一字,不多一字为止,然后挑选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让学生读,对学生读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和指导。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读得充分,读得自由,边读边感知语言,在阅读中感知字形,在文章阅读过程中咬准字音,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语言的整体感知就在其中了。

6.2 讲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一种启发,应该明白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入文本的研读过程之中。这里把握引入的切入点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能准确地找到这个点呢?我想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所以,首先就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读什么"、"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以入情",体会其间的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要从个人阅读中"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来阅读文章,把文本中能够发展学生语言的训练点画出来。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