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淑君 任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倡导创设情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但由于目前我们对电化教育研究的深度不够,在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偏差,以致于淡化了新课改中的主旋律,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只有走出误区,转变角色,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才能使电化教育为新课改添翅增翼。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电化教学
目前我们对电化教育研究的深度不够,在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上和实践中,出现了不少偏差,以至于淡化了新课改中的主旋律,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走出误区
电化教育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着实让“一块黑板一亩地,一支粉笔一耕犁”的传统套路逊色不少。但电化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对它的认识,千万不能陷入一种误区,即“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一定优于其它教学形式,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就是高质量的视听材料辅助教学”。毋庸置疑,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确实有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学内容、任何情况下都能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切忌片面地追求形式。为用而用,不仅增加教师负担,也有搞花架子、教风不朴实之嫌。更重要的是,把新课程的主旋律踩在了脚下,只顾追求电教媒体的“形”,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理性的思考和实际效果告诉我们,对电化教育一定要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切不能夸大电教媒体的作用,它的作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
二、转变角色
由于目前电教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在教学中,教师寻找到适当的资料不容易,一旦找到了质量较高、对口的好资料,总想尽可能派上用场。所以在课堂上不自觉地出现了大量展示课件的倾向,总想让自己的“亮点”多一些,因而往往把一堂电教课上成“欣赏课”。受课堂时间的限制,本应是学生的提问时间,无形中被精彩的画面和教师精彩的过渡词挤占了。即便有学生活动,也属于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小节目,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充当听众。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的演说台,即使有电教媒体,教师的角色也只不过是个“演说员”,而真正的“主角”——学生却默默无闻。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跟不上课堂要求,所以往往出现“一人上课,多人围着转”的现象,甚至出现“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的尴尬场面。教师因忙于电教媒体的操作,对学生的关注和反馈都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因而,这样的错位现象必然导致教与学的疏离,师与生的疏远,这样的电教课,教师只是一个“基本称职”的播放员、操作员。
三、把握原则
(一)“三适”原则
恰当地选择、正确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但无论干什么,都有个“度”的问题,电化教育同样如此,任何电教媒体的使用都必须遵循“适当、适量、适时”的原则。
对电教媒体的使用,要依据其功能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恰当选择。我们主张能用投影就不用录像,能用录像就不用计算机软件,切不能片面追求教学媒体的“高档”化。适当原则的核心是自主、探究思想的体现,假如外请专家设计了漂亮的课件,而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没有改变,仍旧把学生摆在客体的位置上,学生照样得不到发展。
再者,要克服“一哄而上”的错误倾向,不能片面追求电教媒体使用的数量,适量原则强调的是整体的优化,要牢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就像人们吃饭一样,只要是好饭好菜,就风卷残云,一顿呛上,那只有撑坏了胃腸。所以,建议一堂电教课,使用电教媒体的数量一般为2~3种最宜。
第三,使用电教媒体要把握适时的原则,要把握好时机,克服运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电教媒体启发学生思维的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既不能急于“登场亮相”,也不能“千呼万唤始出来”,要与教学内容挂好钩,争取把它放到最佳的教学环节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原则
电教媒体走进课堂,为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但对课堂的评价,千万不能局限于这点新增的“色”,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往往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当前,对新课改中电教课的评价,应注意克服两点不良倾向:一是重视教学媒体的评价,轻视教学实效的评价;二是重视学生情绪的反应,轻视了学生能力形成的反应。评价一堂电教课,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先进的不等于优化的,不能停留在学生的抬头率、集中力上,要看清那些“浅层次的兴趣干扰和强化外部感观刺激”的表面文章,把落脚点放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能力的主动发展身上。
电化教育是一项事业,更是一门科学,新课程改革呼唤电化教育,但对广大教师来说,这不仅仅是事业心、责任感的问题。在电化教育中,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两者不是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任何一方为零,其结果都会是零。所以,教师不仅要懂电教的技术,而且更要懂电教的艺术。只有这样,电化教育才能为新课改添翅增翼,新课改的主旋律才会在电化教育中奏响,进而培育出未来世纪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王桂英.浅谈电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