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胜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所有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60例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治疗,所有患者均3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内服联合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
【关键词】 肩周炎;中药内服;复方氯唑沙宗片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24-01
肩关节周围炎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俗称 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等,现代医学称粘连性关节囊炎,好发年龄在 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该病是由于肩关节的急慢性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继则出现软组织增生、粘连、疤痕、挛缩等改变,限制肩部的活动,临床特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及活动受限,做后伸、上举、外展等运动时更为明显,局部存在压痛,严重的可导致三角肌萎缩,常因天气的变化和劳累引发。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针灸、拔罐、理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和散风止痛的中药治疗等[1],自 2010 年 10 月至 2013 年 6 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 64 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肩周炎患者共 124 例,男 46 例,女 78例; 年龄 43 ~59 岁; 病程最长 12 年,最短 1 个月,平均 4.2年。
1.2 诊断标准:
年龄 50 岁左右,无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疼痛夜间尤甚; 肩关节功能检查: 压痛点: 常见肩周围压痛点为喙突、三角肌中点及前后缘、冈下肌、大小圆肌等,尤以在肩部前举、后伸、外展、外旋时最为明显; 有时颈部及前臂也可出现压痛点。患者血沉、抗“O”、X 线片检查均无异常。符合《实用外科学》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不遵医嘱治疗者; 中途退出者; 不能按时复查者; 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
2 治疗方法
2.1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功能锻炼,包括上举、后伸、爬墙、单杠双臂伸直悬垂等,对照组给予复方氯唑沙宗片2片,口服,一日三次,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治疗,方药组成:防风10g,麻黄6g,当归10g,秦艽10g,肉桂6g,葛根10g,茯苓10g,羌活6g,白芷10g,威灵仙10g,姜黄10g,川芎10g,千年健10g,地风10g,甘草5g,每日一剂,分早晚二次水煎服,30天为一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按肩关节活动范围[2]制定标准。痊愈: 肩周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外展 >90°,上举> 165°,屈肘内旋指尖达 T10以上,屈肘外旋指尖达对侧上耳轮。显效: 肩部疼痛及压痛基本消失,外展 >70°,上举 >145°,屈肘内旋指尖达 T11以上,外旋指尖达对侧颞部。有效: 疼痛与压痛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较前加大。无效:肩周疼痛与肩关节活动范围均无明显改善。
3 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46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1%;对照组治愈32例,显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肩周炎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可两侧先后发病,多为中、老年患病,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疼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中医认为肩周炎的病理病机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中老年人气血津液渐衰,营卫气不足,更容易导致气血闭阻和经络不通,因此在治疗上应该活血化瘀、疏风散寒,故方中防风、麻黄疏风散寒,当归、秦艽、肉桂、葛根活血通络、解肌止痛并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羌活、白芷、威灵仙、姜黄、川芎、千年健、地风祛风通络止痛,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调营,以上诸药合用通痹止痛、祛风散寒、症状得解。
复方氯唑沙宗含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成分,氯唑沙宗为一种中枢性骨骼肌松驰剂,主要通过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皮层下中枢,抑制致肌肉痉挛有关的多突触反射而产生肌松作用,缓解痉挛所致疼痛并增加受累肌肉的灵活性。对乙酰氨基酚为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镇痛、解热作用。临床上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扭伤、挫伤以及运动后肌肉勞损所引起的疼痛。
综上所述,中药口服联合复方氯唑沙宗治疗肩周炎,较单纯西药疗效好,取得了95.31%治愈率,较对照组的81.6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该疗法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贵武.中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130例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
[2]鲁守信,魏宏,张雪锋等.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78例[J].中医药信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