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晶 刘龙
相比具有固定视觉样式的艺术门类来说,声音艺术是一个很难被明确界定的门类,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可避免的穿插呈现,也时常让声音艺术面临着难以“独立支撑”的现实困境。抽象的声音如何在现实空间中得到预期中的呈现效果?用“声音艺术”、“实验音乐”和“摇滚乐”等名词来区分对于声音的感知是否有效?或者它们本就是天生一体的不同侧面,而无需刻意区分?独立收藏机构是否完善等等?这些问题所形成的盲区,在对李振华的访谈中或许并未得到完整的答案,但他关于声音艺术的思考和反诘,却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认识声音艺术的角度和思路。而也如他所言,艺术都是通过转化来完成的,在去除掉文本中理解的框架之后,去感知艺术才是最重要的,不论你面对的是一件可视的实物还是一段看不见的声音。
MASTER:“声音艺术”是较新的一个词,到90年代才开始普及,声音艺术通常被看作一种实验性音乐或表演,也通常依附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来呈现,比如装置、表演、影像等艺术表现形式。声音艺术的概念如何来界定呢?
LZH:声音艺术在中国的兴起应该是在90年代末期,主要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摇滚乐和电子乐领域的发展,如丰江舟和苍蝇乐队,FM3等;一个是从当代作曲领域来的试验音乐的传统,在90年代尤其发展的厉害,如衢小松的音乐剧场;还有一个是来自艺术领域的某种跨领域实验的工作,如八股歌、王卫、张慧和石青。问题中的装置、表演、影像,基本上是三个系统,并产生不同的空间关系,这里声音并非依附,而是结合和侵入的关系。概念上有不同的界定声音艺术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相信的和现实发生是否吻合,而这个正在发展中的声音艺术还将出现新的情况,在认知上,如何去发现。我更感兴趣的是去除理解框架后,如何去感知艺术,让艺术作用于单纯的视神经或是听觉神经,当然有些情况也会发生,如录像艺术家或是诗人可能在某个节点上的重合,诗意可能在影像中,也可以在声音中,艺术都是通过转化来完成的。
MASTER:当声音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同时出现时,它是否要保持自身的独特位置,而不成为其他艺术形式的配音?如果具有独立性,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呢?能否举例说明下。
LZH:如果你比较John Cage,白南准和博伊斯三位的声音艺术,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独立性和线索问题。John Cage的《四分三十三》,白南准的影像、声音表演作品《TV-Bra》,博伊斯纯粹使用声音的1968 年作品《JA JA JA JA JA, NEE NEE NEE NEE NEE》,除了之前提到的线索不同以外,还有很多在现场发生的不同。在这之后以上呈现出越来越综合的态势,如果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去理解出现了偏差,那么通过声音艺术和其他领域的线索认知,未必不是好事。
MASTER:当下很多人对声音艺术并不了解,声音艺术的传播和展示方式主要有哪些呢?
LZH:不了解?需要了解吗?我想知识不是通过喂养得来的。如同当代艺术的看得懂或是看不懂,简单的回应应该去深思体会的经验。艺术就在被体会和交流的细节中。另外,声音艺术的介绍比较少也是一个现实的困境。声音艺术的传播可以是来自各个方面的,如棉棉在做的电台,FM3小组的唱佛机,还有乐队的表演,展览空间的展示等。
MASTER:您怎样看待声音艺术的公共性问题呢?在公共的空间中呈现声音艺术似乎更难被把握和重视?
LZH:这还是一个很传统的概念,声音艺术应该是被如何呈现和展示的,艺术家需要考虑,展览的安排者需要思考,同样观者也需要从声音这一主体因素切入。这是否要求太高了呢?这些方面的统一才能有一个声音艺术的现实和界定。可这在视觉艺术方面也是很难实现的,如我们在观看绘画作品的时候如何完成公共性问题?这并非因为绘画的普遍接受度而被改变。还有新媒体艺术的混杂性也决定着这一公共现实的困境。还有公共本身的位移也是很严重,今天看不懂或是不了解的人群,明天可能成为新媒体或是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推动者。我更看重人群中的某些个体是否受到触动和启发。
MASTER:在国内好像还没有专门展示声音艺术的机构,在西方是否有成熟的专门展示声音艺术的机构呢?
LZH:专门展示声音艺术的机构好像国内外还都是不健全的,这一门类确实存在着依附于其他门类艺术的现实中。还有因为新媒体艺术的包容性,声音艺术往往是其重要的支撑和组成部分,所以单独的声音艺术机构不多见,但是重要的新媒体机构都有声音艺术的部分或是专家的。
MASTER:国内大部分机构和个人似乎还没有收藏声音艺术的概念,在您目所能及范伟内,在西方的发达国家,是否有一些专门的机构和个人在系统地收藏声音艺术的作品呢?在收藏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LZH:有些收藏的方式可以分享,有人收藏曲谱,有人收藏唱片,有人收藏装置,每个人面对收藏的情况应该看具体的作品而定。音乐可以被不断重复的演绎,主要因为曲谱的存在。声音艺术的收藏和今天所有艺术作品的收藏一样需要收藏者的勇气,和对时间、自然的基本遵从。
MASTER:国内现在有收藏声音艺术的环境吗?
LZH:环境很好,主要是收藏者准备好和艺术家一起冒险了吗?
MASTER:中国声音艺术的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有哪些呢?
LZH:现实的困境,很现实的就是金钱、权利,如80年代末期张培力先生希望的在艺术的语言内创造,这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坚韧、知识、方法论的实践。现实的困境,往往不在成功之前,而在成功之后。
MASTER:从事声音艺术的艺术家的收入主要从哪来?他们一般与机构合作的方式是怎样?
LZH:国内外声音艺术家也是很好的声音设计师,他们大多给影视作品提供创造性的设计。其他方式可能很难为继。声音艺术也确实存在着更难被收藏购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