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艳花
当今社会,陶瓷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艺术文化现象,从一种宫廷御用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变成兼有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的产品,尤其是日用瓷。陶瓷咖啡具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的象征,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变化,咖啡具的造型和装饰也在不断地改善。加入了情感元素的现代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生活化的艺术,也反过来给了人们一种艺术化的生活。
一、审美直觉的设计情感思维
直觉是指主体无须经过逻辑分析的演绎过程,而是在对客体外观感性关照的瞬间,迅速地领悟到某种内在的内涵和情感。所以,中国古典美学把这种审美直觉称之为“妙悟”。钱钟书先生认为“悟”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有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陶器产生之前,先人如同其他动物,仅仅依靠本身的器官和体能活动来维持生存,当他们注意到自然界原生果实的皮、壳可以盛水和储存食物并有所思考时,说明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进而当他们认识到泥土通过火的作用可以烧制出陶器并可以用来盛煮食时,无疑是对自然界原生容器——果壳等物的直觉和认识的超越。这种依靠直觉所进行的创造和实践,笔者认为就是人类最初的直觉设计。
比如在陶瓷咖啡具“舞动人生”中,设计者有意识努力地去想一切和咖啡有关的事物,最后在一个电视广告上找到了灵感。电视里正在热播的“德芙巧克力”广告里呈现出三个关键词:优雅、曲线、丝滑。这一点让设计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咖啡上,接着在他脑海中闪现出这三个关键词组成的一幅旋转画面: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优雅地舞动着曲线优美的身体。于是,灵感就这样出现了。最终设计出的造型是由壶体、奶缸、糖缸以及四组对杯组成,结合舞蹈演员的身姿来塑造咖啡具形体的曲线美,用舞蹈造型来表现咖啡的优雅艺术。这就是一种直觉引发的设计灵感。
在陶瓷咖啡具设计过程中,非逻辑思维直觉灵感和想象在设计的关键性阶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新型的陶瓷产品,往往先依靠直觉再经逻辑推理,就能设计出新颖别致、与众不同的陶瓷产品,既像科学家先有假设,再进行验证,又像艺术家依靠直觉感悟,进而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一样。
二、拟物象形的设计情感思维
我们承认上面所述的直觉设计理念,并不等于把它绝对化,以至否认理性活动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纵观中国传统的陶瓷造型,从原始社会的陶器造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早期模仿自然形态开始(彩陶文化半坡时期的船形彩陶壶),一直发展到清代末年的瓷器(如其中的宋瓷孩儿枕),直至持续到今天,许许多多的陶瓷造型都是采用拟物象形的方法。如著名的阿尔茨堡瓷器公司生产的品名为“美丽的少女”咖啡具,造型秀丽,模拟的自然形态如同待放的花蕾,蕴含着一种纯真的自然美。“美国活力”日用陶瓷设计中题为“火鸡”的咖啡具,由奶缸、壶体、蛋杯、六对杯盖组成,以蛋卵的有机形作它的基本形态,饱满而又可爱。细部处理又紧紧围绕“火鸡”这一命题,壶盖设计成火鸡头的形状,壶嘴、壶把乃至壶底,都将火鸡的形与神高度概括,表现得惟妙惟肖。奶缸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将圆形口部加以变形处理,犹如一只稚嫩可爱的小鸡,连盘子也舍去了我们常见的圆形,三个微微小尖状突出在圆盘上,与壶嘴、壶盖等呼应,使这一系列成为密切联系的有机体。成为美国感恩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餐饮具之一。
三、反向情感思维设计理念
随着日用陶瓷现代设计的发展,许多设计思路已经被人们熟悉和接受。由于人们都有一定的惯性思维,这些已有的设计思路往往束缚了设计者思维的创新,即模仿容易,创新艰难。因此突破已有的设计思路,寻找新的视角切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惯性思维的方法上,人们得到的都是尽人皆知事物的特点。用辨证的观点来看,有些事物的反面才能表现出特有的规律。人们通过反向思维的方式可以突破许多固有的观念,从而迸发出新的设计思路。反向思维运用到咖啡具设计中,往往能设计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作品来。如在设计个性化的咖啡具时,我们可以打破常规的壶嘴、壶体、壶把的平衡关系,壶体的把手主要起手握作用,而如果抛开这种实用功能,将把手作夸张处理,增加把手的空间尺寸,强调把手与壶身的空间对比,使把手从造型的一个局部转变成造型的主要部分,从而带给人们全新变化的情趣。
反向思维的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反向思维也不是随意的,它也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如要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和遵循形式美的原则。
笔者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现代陶瓷咖啡具设计情感思维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当前,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我们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中,我们要学习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把不断创新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勇于冲破习惯的思维模式,从追求理性规律、经验到重视非理性、反常规、直觉;从只习惯一个角度去认识对象,到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对象,即用多向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对象,从而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陶瓷咖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