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中暑的现场急救与中西医结合防治

2013-04-29 00:44万娟万长青
湖北畜牧兽医 2013年6期

万娟 万长青

摘要:牛中暑是由于天气牛在高温、高湿或烈日下曝晒而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扰乱,血液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障碍的急性病。中暑的急救关键是及时离开热源环境,正确现场抢救,多愈后良好,若延误治疗常常迅速死亡。对其急救及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牛;中暑;现场救治;静脉放血;物理降温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6-0042-02

每年一到炎热的7~9月,随着农业生产进入大忙季节,役用牛使役时间的延长,导致其强度加大,抵抗力下降,在高温下易发生中暑,若延误治疗,就可能导致患病牛死亡,影响农业生产。所以,在高温下使役要特别注意防治役牛中暑[1]。中暑是牛在高温环境或暑天烈日下使役,由于强烈的阳光辐射及高温作用,尤其当气温较高、通风不良及机体适应能力下降时,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紊乱、血液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障碍的急性病[2]。

中暑又称为日射病和热射病,在炎热的夏季里,因阳光直接照射牛头部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叫日射病。因高温炎热、圈舍潮湿闷热,久渴失饮、通风不良等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叫热射病。二者只是引起的病因不同,但在临床和治疗上没有区别[3]。本病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一般均可痊愈,愈后良好。反之,愈后不良甚至导致死亡。现将中暑的现场急救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现场急救

1.1 立即离开热源环境

牛中暑后要及时进行现场处理,或立即请兽医进行救治。一般及时治疗都能治愈,延误抢救则会造成死亡。现场处理是抢救中暑病牛的关键。如果发现役用牛在使役中突然精神沉郁,行走不稳,应马上停止使役,立即将患病牛移到阴凉、遮光、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紧急抢救,能行走的牵到荫凉处。如果已经卧地不起,不能行走,也应想办法抬到阴凉通风处[1]。可临时搭建遮阳棚,条件允许时可尽快移至宽敞、阴凉、通风处,尽早治疗[4]。头部用毛巾浸冰或冷水敷头部加快散热[2]。迅速降低体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4]。如果出现全身痉挛骚动不安,应将牛保定好,特别是将牛的头部固定好,不能让牛的头在地上碰撞,否则就会引起脑震荡[1]。

1.2 物理降温

给牛大量饮水或在牛的头、腰等部用凉水冲淋。降低体温是抢救中暑的首要环节,但必须正确施行。有条件的可在头部及颈静脉沟处用冰袋或冷湿布冷敷,或用冷水冲淋(深井水最好),但对心脏区和肺区不要冷敷或浇注。同时,还可用大量冷水进行直肠灌肠,用电风扇吹风或以人工方法扇风等帮助散热,或用酒精擦洗牛体表降温。治疗场所力求安静,避免围观和声音、光线的刺激[4]。

若病牛出现心脏衰弱、静脉瘀血、结膜水肿时,应先进行补液、强心之后再进行冷水灌肠。但不要用大量冷水对全身冲淋或喷洒,以免引起体表血管急剧收缩和肌肉震颤,阻碍机体散热。

1.3 简易疗法

对能自行饮水的病牛,应给予充足的冷水或1%冷盐水让病牛自饮[4]。及时减轻心、肺、脑的负荷,可采用18号或16号注射针头或小宽针颈静脉放血800~1 500 mL[1]。放血对牛中暑有急救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不仅可减轻脑及肺部的充血、水肿,还可刺激和调节神经机能。同时还可配合耳、尾尖放血[4]。内服生石膏150~200 g、荷叶250~300 g,或者用“六一散”80~100 g,一次灌服[1]。或用急救水(十滴水),每头牛内服70 mL/次[3]。

2 预防措施

(1)合理使役.农户联合饲养的牛,用户可互相协商,先急后缓,有计划的轮流使用。要充分利用早、晚时间使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这段时间,最好将牛拴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夜间至少保证牛有3~4 h的休息时间。在农活安排上,上午气温低,可安排在农作物高的田间使役,下午气温高,最好选择在农作物矮而且通风的田间使役[1]。

(2)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在高温农忙的时期要特别注意给牛多喂些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或草料,每次都要让牛吃饱,饮足水,牛吃草后不能马上使役,应休息30~60 min之后才去使役,这样就能让牛更好的消化吸收。同时应特别注意每天给牛多饮几次水,最好在水内加入少量的食盐。在使役中间,也要把牛牵到塘边饮水,并且每使役2~3 h休息、20~30 min。如果在烈日下使役,最好把树枝或草帽等固定在牛的头顶部,不让烈日直接晒牛头部。以上这些都能有效避免或减少牛中暑的发生[1]。

(3)加强饲养管理。实施防暑降温措施,如开窗或拆除一侧墙壁以加强牛舍的自然通风。安装电扇或排风扇进行人工通风。用凉水喷雾或对牛体滴水降温。牛舍周围种树遮阳。降低牛舍内饲养密度,在运输途中的牛或役用牛,应特别注意供给充足的清凉饮水,合理安排休息。对过于肥胖或瘦弱及有慢性病的牛。更应加强护理。做好通风、降温、降湿工作[4]。

3 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

(1)主要是进行一些必要的对症处理,在放血后可静脉注射复方氯化纳液2 000~3 000 mL[1]。如果病牛出现兴奋狂躁症状,可静脉注射安溴注射液100 ml。

在后期如果有昏迷现象出现,要及时静脉注射6%碳酸氢纳500~1 000 mL,以防止酸中毒[1]。强心及兴奋呼吸,可用10%安钠咖注射液l0~30 mL,或5%樟脑磺酸钠注射液20~30 mL交替肌肉注射,每3~6 h/次。呼吸减弱或有间断呼吸时用25%尼可刹米注射液10~20 mL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兴奋呼吸中枢[4]。

(2)中暑危急症状消除后,可内服中药,药物:香薷30 g、栀子25 g、知母20 g、连翘25 g、 黄芩20 g 黄连15 g、薄荷25 g、花粉25 g、 菊花20 g。此方可清热解暑,促进机体恢复[1]。

(3)另外,如果个别病牛中暑症状消除之后,出现食欲减退、怕冷、体温升高等症状,则多是由于抢救时全身浇冷水,引起体表血管收缩不能散热所致,中兽医认为这是寒邪束于体表,致使营卫不和,可服清热散毒的中药。药物:石膏20 g、知母30 g、花粉15 g、金银花30 g、菊花25 g、桑叶20 g、苏叶25 g,水煎,连渣一次灌服,一般1~2剂即可痊愈[1]。

4 小结

在炎热的夏天,只要科学依据农活使役的强度、使役的时间、农作物植株的高矮、疏密等,合理安排使役,避开高温保证通风,是完全可以预防牛发生中暑的。中暑后只要有效正确及时对症处理,一般都能治愈,愈后良好。反之,多愈后不良。

4.1 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预防中暑发生

(1)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在高温农忙时期要特别注意给牛多喂些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或草料,每次都要让牛吃饱,饮足。采食后应休息30~60 min,让牛更好的消化吸收,保证基本营养,以提高对热的耐受力。

(2)在炎热天气时特别注意每天给牛多饮几次水,最好在水内加入少量的食盐。在使役中间,也要把牛牵到塘边饮水,并且每使役1~2 h休息,20~30 min。

(3)如果在烈日下使役,最好把树枝或草帽等固定在牛的头部,不让烈日直接晒牛头部。以上这些都能避免或减少中暑的发生。

4.2 离开热源环境,正确实施现场急救

(1)如果发现牛在使役中突然精神沉郁,行走不稳,应马上停止使役,立即将患病牛移到阴凉、遮光、通风良好的地方观察或治疗。如果已经卧地不起,不能行走,也应想办法抬到荫凉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

(2)中暑后尽快采取有效的人工降温措施,如用电风扇或人工扇风,确保通风良好。头部用毛巾浸冰或冷水敷头部加快散热降温,或用酒精擦洗体表降温等措施迅速降低体温。

4.3 抢救过程确保正确有效

(1)静脉放血是治疗中暑的有效措施,但在放血过程中要注意放血的速、量和质。速:是一个原则,即放血时血液流出的速度要快,流出越快对心脏应激反应效果越好。量:即血液流出的量,量的多少取决于血液流出的速度快慢有关,血液放出速度快、血液流出的量少也可达到目的,血液放出速度慢、血液就要放出的量多才能达到目的。质:即放血量的血质标准,依据两点掌握放血量。一是血液开始流出时是黑色、放一定量时血色变为鲜红色;二是开始放出的血液用大拇指和食指粘血张开时指间拉丝,放到一定量时,再用大拇指和食指粘血张开时指间不拉丝了即停止放血。

(2)如果出现全身痉挛骚动不安,特别应将牛的头部固定好,不能让牛的头在地上碰撞,否则就会引起脑震荡。

(3)现场处理是抢救中暑病牛的关键,及时对症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的紊乱,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是治疗中暑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刘楚汉.预防耕牛中暑与现场急救[J].当代农民,1985(7):24.

[2] 林其清.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耕牛中暑[J].福建畜牧兽医,2004(6):64.

[3] 尹春珠.一起牛中暑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吉林畜牧兽医2010(8):32.

[4] 马会普,张清洁,杜松献,等.牛中暑的科学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2008(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