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
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知识,更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更新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发展学生自主创新个性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应本着“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的根本宗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身需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应注重学生的不同认知方式和个性特征,教学既要有统一性,更要有灵活性,既要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让学生充分地展露灵性,展现个性,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好奇、进取、探究、专注、自信、坚韧、自制、敢于挑战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等方面的精神品质。
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学习方式,并要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识能力安排教学程序。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最终培养出有个性、有思想、有自信的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二、构建多向互动语文课堂,创造宽松和谐教学氛围
当今的教学改革要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入多向互动,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1.启发激趣,营造积极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前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充分使用电教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巧妙运用设问质疑,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语文课生机盎然,妙趣横生,让学生品尝到语文的趣味,体会到语文的美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2.质疑交流,形成多向互动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开发智力,提高能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主动获取和掌握新知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并让他们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种形式的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引入竞争,激活语文课堂
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提前感受竞争带来的压力,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走出社会后能更好地迎接社会挑战。丰富竞赛的内容是激活听力课堂的有效手段,引入课堂竞争机制,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升整个课堂效果。多种形式的竞争机制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有活力,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快感,可以激发学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竞赛结果的揭晓与适当的鼓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回归人文美感学科特色,营造唯美生动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失去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式,潜在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