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4930油区地质储量为2524.77万吨,主要分4+5、长6、延6、延9共4个主力油层。其中4+5层为953.9万吨,长6层为370.37万吨,长4+5和长6地质储量合计1324.07万吨。延安组地质储量为1031.61万吨,其中延6油层为410.49万吨,延9油层为621.12万吨。从含油面积看,延安组与延长组叠合区域占较大部分,叠合储量约为900万吨。采用两套层系两套井网开发,即延安组为一套井网,延安组以完善现有的井网系统为主,在有利部位部署新油井,将部分油井转注,同时打新注水井,采用点状注水开发,以保持地层压力,延6层和延9层的叠合部分考虑合采分注。
【关键词】延安组 井网部署
1 延安组开采现状分析
延安组总井数133口,其中,延6有24口,延7有2口(产水关井),延8有12口,延9有95口。延6油井17口,出纯水的井7口;延8油井8口,出纯水的井4口;延9油井82口,出纯水井13口,主力油层为延6层和延9层。
为了分析产能变化规律,对主力层延6和延9油井的生产动态进行了分析,延6初期平均产量为10.34t/d,稳定期平均产量为4.09t/d,延9初期平均产量为7.96t/d,稳定期产量4.21t/d。说明延6初期产量比延9高。
2 延安组油层井网部署
2.1 井网形式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油藏多年来的开发经验,结合延安组油藏的特点,确定延安组依据地层能量情况,采用点状注水的开发方式,井距为280-320m,井网密度11口/ km2左右。注水井射开阶段尽量选择在隔夹层以上,提高注水利用率。
2.2 方案设计
延安组地质储量为1031.61万吨,其中延6为410.49万吨,延9为621.12万吨。总动用地质储量为876万吨,其中延6动用地质储量318万吨,延9动用地质储量为558万吨,含油面积18.39km2,动用面积16.06km2,动用率87.34%。
目前延6油层有23口井(11口产油),延9油层有油井80口(64口产油),延安组目前采油速度为2%。
延安组方案设计原则为:优先动用储层物性好,底水能量充足的延9油层和延6油层。考虑到部分区域延6和延9油层叠合,采用延6和延9油层合采分注开发,注水时机为同步注水,注采比1:1。
总体方案总井数134口,其中,老井83口,老井中油井68口,转注井15口,新井51口,新井中油井33口,注水井18口。合采的油井42口。年产量为14.71万吨,按动用储量计算,采油速度为1.68%。
分5各区域,进行了配产设计,有关数据见表1。
3 延6油层和延9油层合采方案
分东南部、东部、东北部、中部、西北部5个井区,分别进行了方案设计。3.1 中部延安组井网部署
中部延安组地层能量比较充足,目前生产状况较好,单井产量高,生产一年时注水,即2010年上半年开始注水。方案设计新打油井10口,新打注水井7口,总井数61口,其中油井46口,注水井15口,老井44口,老井中采油井36口,转注井8口。延6和延9合采的油井30口,井网部署如图5-2,配注量见表5-4,年产油量7.98万吨。平均单井产油量为5.78t/d。
3.2 东部延安组井网部署
东部延安组地层能量有一定天然能量,但目前生产井单采延9,井数少,油井产量低。方案设计延6和延9合采,新打油井7口,新打注水井4口,总井数25口。其中油井19口,注水井6口,老井中油井15口,转注井2口。延6和延9油层合采的油井12口。年产油量1.99万吨,平均单井产油量为3.5t/ d。实施同步注水开发,延6和延9合采分注。
3.3 东北部延安组井网部署
东北部为延9油层,延安组地层能量比较充足,部分井产量高。方案设计单采延9,新打油井4口,新打注水井2口,总井数20口,采油井15口,注水井5口。其中,老井中油井11口,转注水井3口。年产量2.39万吨。平均单井产油量为5.37t/d。生产层位全部为延9层,实施同步注水开发。
3.4 西北部延安组井网部署
西北部延安组为新区,目前没有油井,设计生产层位为延6油层,共部署15口井,其中油井11口,注水井4口。年产油量1.32万吨,平均单井产油量为4t/d。实施同步注水开发。
3.5 东南部延安组
东南部延9油层开发方案设计新打油井3口,新打注水井2口,加上现有井,总井数13口,其中采油井10口,注水井3口,转注井1口。年产量1万吨,平均单井产油量为3.33t/d。实施同步注水开发。